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用于肾衰伴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萍 《右江医学》2005,33(2):139-139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病人血液透析(H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因肾功能衰竭行H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例为高危出血者,予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对照组 13例为无出血者,予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患者透析中及透析后有否出血加重及透析结束时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均为0级,透析中及透析后无出血加重或新的出血发生,透析结束时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高危出血病人HD中用LMWH抗凝可达到防止透析器及管道凝血的目的,减少出血危险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黎刚  易素兰  陈浩 《四川医学》2004,25(9):1019-1020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方法 对24例伴有出血倾向的肾衰患者在每次透析前静脉注射LMWH40mg,共做HD108次,与普通肝素(SH)组24例作对照。观察两组间透析前后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透析病例未发现原有出血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灶,透析前后APTT和PT无明显变化,与普通肝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低分子肝素组穿刺点压迫时间较普通肝素明显缩短。结论 LMWH能有效的阻止血液在体外循环中凝固,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较小,出血并发症少,较普通肝素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无肝素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南娇  吴映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96-496,517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对于高危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6例合并不同器官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设为无肝素血透组,每周3次无肝素血透3-4h;另16例条件相似患者设为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作为对照。结果 无肝素血透组患者出血很快控制,症状明显好转,测定透析前后尿素氮及两组透析器残余容量,提示无肝素血透组透析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合并出血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采用无肝素血透,在改善尿毒症同时,降低继续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吴小宁 《华夏医学》2006,19(5):1047-1049
肝素作为一种抗凝效果确切的抗凝剂已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HD)中,但其引起出血的并发症居高不下.据文献报道出血的发生率达到了10%~30%.为了防止HD中的出血并发症,尤其是高危出血尿毒症患者能通过HD获得救治,人们进行了许多抗凝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从20世纪50年代的体外肝素化到20世纪70年代的边缘肝素化和周期生理盐水冲洗法无肝素透析 (HFHD).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先后出现了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低分子量肝素(LMWH)、前列腺素、水蛭素、蛋白酶抑制剂等抗凝法.这些方法各有其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作为一种不用肝素抗凝的透析方法,经国内外学者的长期研究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应用,1994年王淑芬等成功应用HCHD于临床[2].研究表明该法不干扰体内凝血机制,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杨定春 《农垦医学》2001,23(1):70-71
血液透析需要用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在透析器及血液管道的凝固 ,肝素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凝剂。但由于肝素抗凝作用时间较长 ,能影响体内的凝血过程 ,故在血液透析中也存在着出血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的应用 ,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 ,抗血栓形成比普通肝素疗效确切 ,出血危险性更小 ,透析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46例高危出血患者 ,低分子肝素透析 2 80人次 ,2 0例患者已进行正规透析 1个月以上 ,无一例发生出血倾向。普通肝素透析 40例 ,1 56人次 ,1例发生眼底出血 ,2例发生上消化血 ,2例发生泌尿系出血。高危出血现…  相似文献   

6.
全身肝素抗凝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是血液透析(HD)最常用的二种抗凝方法,但对于有活动性出血、高度出血危险和对肝素过敏的HD患者,这二种方法均可诱发和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无肝素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阐明该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高危出血患者成功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120例患者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有6例发生凝血,但均顺利完成透析,120例患者均生命体征平稳,平稳过渡到低分子肝素透析。结论:无肝素透析对急、慢性肾衰合并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D)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主要手段,但HD不可避免地涉及在体外循环中抗凝的问题,抗凝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一直是临床血透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恰当的方法应为既不加重出血又要保证完成正常的透析,达到透析的充分性。本文旨在比较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不应用肝素在透析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吸附法无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61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吸附法无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透析器和透析管道的凝血状态,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透析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4h的透析,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凝血程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APTT在吸附法无肝素组透析前和透析后没有变化,而普通肝素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延长(P〈0.001)SUN、SCr两组透析后比透析前明显降低,而两组间的变化。结论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能安全,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钊伦  王瑜  梁璇  薛武军  田普训 《医学争鸣》2006,27(21):1985-1987
目的:比较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优劣. 方法:比较76例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 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与小剂量肝素组相比,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以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无差异,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 两组透析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TT和APTT较透析前延长(P<0.05),其中小剂量肝素组的APTT延长比较明显(P<0.01). 低分子肝素组较小剂量肝素组TT,APTT时间缩短(P<0.05),但血小板计数无差异. 结论:低分子肝素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在伴有各种活动性出血患者血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LMWH在透析开始一次性注入。结果:(1)各种活动性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出血透期间和血透后无加重;(2)穿刺点压迫时间短;(3)透析管道及透析器复用优于常规肝素化的透析器;(4)透析前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MWH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凝剂,尤其对有出血倾向及有活动性出血的HD患者不失为首选抗凝剂。  相似文献   

12.
无肝素透析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无肝素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阐明该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实用性.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的83例高危出血患者成功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 83例患者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4例发生凝血,但顺利完成透析,83例均生命体征平稳,平稳过度到低分子肝素透析.结论 无肝素透析对急、慢性肾衰合并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群 《大家健康》2013,(9):88-89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钙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1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观察所有患者透析前后出凝血指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点压迫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前凝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透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不易引起出血,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能避免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避凝,Fraxipaxine)与无肝素血液透析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LMWH组没有加重临床出血征象,与无肝素透析组相比,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低(P<0.05),透析前后透析器血液间隙容量没有明显下降(2.5%比20.71%),透析2小时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无肝素透析组(P<0.05),结论:LMWH透析简单方便,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能有效,安全代替无肝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防治血液透析(HD)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的出血倾向。方法:对肾衰伴有出血倾向的30例患者共125次选用LMWH(速避凝)作抗凝剂。在每次HD前单剂量从动脉端注入速避凝0.4ml,均顺利完成透析全过程。结果:无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未发现原有出血加重或发生新的出血灶,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短于普通肝素。结论:LMWH能有效阻止血液在体外循环中凝固,且不发生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杨莉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06-140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最佳效果.方法:对比使用肝素与使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透析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发现两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及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副作用:使用肝素组50例,其中血小板减少21例,自发性出血3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50例,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出血现象.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明显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17.
高危出血病人血液透析抗凝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抗凝方法的应用。方法:对47例有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分组用无肝素透析方法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观察现任中抗凝方法的血液透析效果和对出血危险的影响,结果:与无肝素透析比较,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现象少,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多,尿素氮肌酐清除率高(P〈0.01,P〈0.001),透析后空心纤维容积下降百分比小(P〈0.001);同时观察到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3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和普通肝素(UFH)组(17例),于透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普通肝素动脉血路端注射,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等一些基本条件相仿,未服用降脂药物。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禁食12h,空腹检测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两治疗组患者透析前的TG、TC、LDL-c、HDL-c、Lp(a)、apo—Al、apo—B,差异均无显著性。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TG、TC、LDL-c、Lp(a)逐渐降低,其中治疗12个月的TG、TC、L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LDL-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HDL-c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治疗前后也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的apo—Al、apo—B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UFH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最佳效果。方法 :对比使用肝素与使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 ,透析效果及其副作用。结果 :发现两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及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副作用 :使用肝素组 5 0例 ,其中血小板减少 2 1例 ,自发性出血 38例 ;使用低分子肝素组 5 0例 ,均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及自发性出血现象。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明显优于肝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于2002年6月-2004年4月对32例高危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HD时,用单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博璞青)4100iu抗凝与小剂量肝素(SH)抗凝效果比较,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