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脉搏波速度(PWV)水平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手段。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根据动脉硬化的程度分为低PwV组和高PWV组,分别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hsCRP,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高PwV组log 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PWV组(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用药情况、冠心病、高血压、血脂谱、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后ba—PWV和log hsCRP正相关(r=0.261,P=0.03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1)、收缩压(P〈0.05)及log hsCRP(P〈0.05)与ba—PWV相关。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hsCRP与ba—PwV水平相关,提示动脉僵硬度可能与全身的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变化对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影响,探讨PWV与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65例,采用动脉硬化PWV检测仪检测颈-股动脉PWV(C-FPWV)及颈-桡动脉PWV(C-RPWV),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24 h MAU含量。根据MAU检测结果,分为MAU阴性组(阴性组)11 6例和MAU阳性组(阳性组)149例,比较2组患者C FPWV、C RPWV及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分析PWV与MAU的相关性。结果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C-FPWV及C-RPWV明显增高(P<0.01);总体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P<0.01);在控制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心率的情况下,MAU阳性的危险性及人数明显增加;C-FPWV、C-RPWV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01;r=0.763,P=0.01 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收缩压、脉压的基础上,C-FPWV、C-RPWV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独立相关(P=0.015,P=0.023)。结论 PWV增高可明显增加MAU的危险性,C-FPWV、C-RPWV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305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43例、非MS组162例;另选老年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者65例为对照组。检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体重指数、腰围、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组和非MS组患者P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MS组分增加,PWV呈阶梯样增加(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WV与年龄、血压、MS组分、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合并MS加重动脉僵硬。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动脉节段脉搏波速度(PWV)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健康对照组97例.采用Complior分析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和颈-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PWV).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F-PWV、CR-PWV和CA-PWV、血压、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和高敏C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PWV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β=0.333,P<0.01)、脉压差(β=0.269,P<0.01)和同型半胱氨酸(β=0.124,P<0.05).CR-PWV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β=0.376,P<0.01)、心率(β=0.148,P<0.05)和同型半胱氨酸(β=0.135,P<0.05).CA-PWV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β=0.556,P<0.01)、体质量指数(β=-0.163,P<0.01)和同型半胱氨酸(β =0.145,P<0.05).结论 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动脉节段PWV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其独立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程度,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的指标。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比较两组间动脉一股动脉PWV值、颈总动脉腔径、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的变化。多因素分析用于筛选敏感反映PWV改变的因素。结果:脉压水平、PWV、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在老年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053,P=0.0001,P=0.0300);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138,P=0.855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是与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导致大动脉损害;PWV能敏感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变化;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PWV的两个主要因素;PWV测定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简便、可动态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354例,进行血压、生化指标及UACR测定,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分析仪检测颈-股动脉PWV.将患者分为脉压>60 mmHg(1 mmHg=0.133 kPa)和≤60 mmHg两部分进行分析.按照UACR三分位切点值分三组,UACR<10.34 mg/g组、UACR(10.34~25.60)mg/g组、UACR>25.60 mg/g组,每组118例.结果:①脉压>60 mmHg患者的颈-股动脉PWV比脉压≤60 mmHg患者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随UACR值由低到高,三组患者颈-股动脉PWV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素前体表达水平及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 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采集病史,并进行血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及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肾素前体浓度,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均数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肾素前体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各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舒张压、脉压、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肾素前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值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脉压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收缩压独立相关(P<0.05)。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肾素前体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差异。(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时血管损伤加重,但与肾素前体间未见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从上海市宝山区6家社区卫生中心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入选726例高血压患者,收集相关病史信息,检测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 PWV),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 PWV)、颈动脉-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C-D PWV),672例患者随访1年后再次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将患者分成单纯高血压组(n=357)、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n=108)、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142)、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n=65)四组。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四组间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均值比较提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组患者较其他3组C-F PWV和C-D PWV均值高,但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研究中四组的C-F PWV均有所增加,其中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前后两年C-F PWV、C-R 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组前后两年C-F PWV、C-R 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前后两年C-D PWV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横断面研究显示,单纯合并高血糖或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中,其PWV值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随访研究中两组PWV的增高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高血脂相对高血压对动脉僵硬度影响较小,但可加速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大内皮素-1(big ET-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关系.方法 纳入95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其大内皮素-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应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大内皮素-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年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超敏C反应蛋白、腰围、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在单因素分析中,大内皮素-1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关系(r=0.014,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也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 本研究没有发现冠心病患者大内皮素-1与动脉僵硬度之间有着独立的显著性相关性,提示内皮素系统可能不是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合肥市某医院2009-09-2010-08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24例,其中男女各223例和201例,年龄(65.6±11.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挠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和颈远端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将11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血Hcy水平的高低分为2组:正常组61例,血Hcy≤15μmol/L;升高组53例,血Hcy>15μmol/L。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24 h平均血压。结果正常组和升高组的血Hcy水平分别为(11.71±1.88)μmol/L和(22.41±8.61)μmol/L(P<0.01),脉搏波传导速度分别为(1561±201)cm/s和(2150±476)cm/s(P<0.01),且升高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Hcy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增快与高Hcy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93例老年MS患者和118例体检正常老年人进行PWV检测,并检测血压、腹部脂肪比率、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MS组动脉弹性指标PWV平均值为(13.82±2.46)m/s,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1.87)m/s(P〈0.05);MS组中收缩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腹部脂肪比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中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收缩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腹部脂肪比率呈独立正相关,对MS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HDL-C正常者26例,HDL-C降低者34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应用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量所有入选者的颈-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并同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肌酐、尿酸、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PW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DL-C及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与HDL-C呈负相关(r=-0.138,P=0.004);高血压HDL-C降低组PWV明显高于HDL-C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浆HDL-C水平降低可能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关系密切,提示HDL-C降低可能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36例老年观察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组(76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60例)。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clMT),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在控制了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仍然存在正相关性(r=0.45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控制血压对于延缓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按照动态脉压值分为动态脉压<60 mmHg组(112例)和动态脉压≥60mmHg组(117例)。2组均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脉压≥60 mmHg组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动态脉压<60 mmHg组(11.5±1.4 m/s比10.3±1.2 m/s,P<0.01);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偶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呈正相关(r=0.302,0.248,0.224,0.306,0.365,0.466,0.492,0.372,0.552,0.546,0.488,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 h脉压、24 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9例,根据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将患者分为对照组(PWV<0.9m/s,n=42)和观察组(PWV≥0.9m/s,n=37),两组患者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及二者比值(E/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LVM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347,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左心重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检测动脉弹性对于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RHR)与脉搏波速度(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患者278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70 次/min,RHR2组:70~79次/min,RHR3组:≥80次/min。对入选患者测定颈-股脉搏波速度(PWV),并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RHR3组的SBP、DBP均高于RHR1组、RHR2组;RHR2组SBP高于RHR1组;从RHR1组、RHR2组至RHR3组FBG、TC、TG、LDL-C、PWV、hs-CRP随着RHR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P<0.05或P<0.01),HDL-C随着RHR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P<0.05)。RHR与SBP、FBG、TC、TG、LDL-C、PWV、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RHR2组或RHR3组的PWV、hs-CRP显著大于或高于RHR1组。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RHR是PWV、hs-CRP、LDL-C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48例患者进行PWV测定,然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进行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动脉一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动脉一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和颈动脉一远端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显著升高(P〈0.05);②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间比较,CFPWV、CRPWV、CDPWV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CFPWV、CRPWV、CDPWV呈升高趋势;③每组内部的CFPWV、CRPWV、CDPWV三组数据中,CRPWV、CDPWV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RPWV、CDPWV均小于CFPWV(P〈0.05)。结论PWV与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其中CFPWV较CRPWV、CDPWV在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速度(PWV)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高血压患者664例[男353例,女311例,年龄18~82(52.1±12.8)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尿酸(UA)等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CFPWV和CRPWV随血压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1),CFPWV由高到低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正常血压。CRPWV由高到低依次为收缩舒张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正常血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标准化系数β=0.484,P<0.01)、收缩压(β=0.277,P<0.01)、心率(HR)(β=0.275,P<0.01)、男性性别(β=0.142,P<0.01)、UA(β=0.100,P=0.004)、空腹血糖(β=0.080,P=0.014)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404);男性性别(β=0.341,P<0.01)、舒张压(β=0.149,P<0.01)、HR(β=0.142,P<0.01)是影响CRPWV的独立因素(累积R2=0.176)。结论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血压、HR、男性性别、UA、空腹血糖呈独立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所有入选者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92例,PWV〈0.9m/s)和观察组(155例,PWV≥0.9m/s)。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及各种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血压变异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年龄、24h收缩压-标准差、空腹血糖、晨峰血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可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