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脾益气方药对脾虚哮喘大鼠IL-13含量及IKKα表达的影响,揭示其平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五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哮喘组、脾虚哮喘中药组、哮喘中药组。ELISA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1L-13含量;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肺组织中IKKα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脾虚哮喘组IKKα表达及IL-13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脾虚哮喘组IKKα表达和IL-13含量均高于哮喘组(P<0.05),中药治疗组和哮喘两组比较,IKKα表达和IL-13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补脾益气方药能调控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IKKα的表达及BALF中IL-13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kB激酶mRNA(IKKβmRNA)、核转录因子(NF-kB)、IL-5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症影响的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哮喘组(A组)、Egb治疗组(E组)。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分类计数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计数;分别以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KKβmRNA和NF-kB p65蛋白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IL-5的浓度。结果A组IKKβmRNA及NF- kB p65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组(均为P<0.01);E组IKKβmRNA和NF-kB p65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均为P<0.01);A组血清及BALF中的IL-5的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E组血清及BALF中的IL-5的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均为P<0.01);A组BLAF中的嗜酸细胞(EOS)显著高于C组(P<0.01);E组BLAF中的EOS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哮喘组肺组织IKKβmRNA,NF-kB p65表达显著增强,Egb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KKβmRNA表达及NF-kB p65的活性,提示Egb能抑制IKK/NF-kB信号通道的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kB激酶mRNA(IKKβmRNA)、核转录因子(NF-kB)、IL-5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炎症影响的机制。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哮喘组(A组)、Egb治疗组(E组)。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分类计数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计数;分别以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KKβmRNA和NF-kB p65蛋白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IL-5的浓度。结果A组IKKβmRNA及NF- kB p65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组(均为P<0.01);E组IKKβmRNA和NF-kB p65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均为P<0.01);A组血清及BALF中的IL-5的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E组血清及BALF中的IL-5的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均为P<0.01);A组BLAF中的嗜酸细胞(EOS)显著高于C组(P<0.01);E组BLAF中的EOS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哮喘组肺组织IKKβmRNA,NF-kB p65表达显著增强,Egb能有效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KKβmRNA表达及NF-kB p65的活性,提示Egb能抑制IKK/NF-kB信号通道的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虚型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肺组织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补脾益气方药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型哮喘组(B组)、补脾益气方药组(C组),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IκBα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活性变化。结果B组与A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降低,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增高,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脾益气方药能有效增加脾虚型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α的表达,抑制其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减轻哮喘时的气道炎症变化,从而对脾虚型哮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治疗组,每组12只。哮喘组使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备支气管哮喘模型,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治疗组在第1次致敏时以补脾益气方10g/kg灌胃治疗,每天1次,共21天。观察各组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等炎性细胞的计数,并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LR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TLR4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哮喘组大鼠血液中EOS计数及其他炎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补脾益气方能有效抑制其表达,并同时降低血液中EOS等炎性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补脾益气中药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卵蛋白、灭活百日咳杆菌疫苗和氢氧化铝干粉配制的溶液腹腔注射致敏以及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抗原液;中药组则胃饲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水溶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及GM-CS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IL-5及GM-CSF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或P<0.01),尤其是IL-5增高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GM-CSF与IL-5、呈显著正相关(r1=0.519,r2=0.521,均P<0.05)。补脾益气中药能降低BAFL中IL-5及GM-CSF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IL-5、GM-CSF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加速了哮喘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GM-CSF与IL-5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能对嗜酸粒细胞的聚集、迁移、活化和黏附有协同作用。补脾益气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改善气道的炎症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p38蛋白激酶(p38 MAPK)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变化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超声雾化吸入刺激复制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含量、肺组织IL-4 mRNA和磷酸化p38 MAPK表达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EOS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IL-4 mRNA、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及BALF中IL-4含量和EOS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黄芪干预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与IL-4 mRNA表达、IL-4含量和EOS计数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71,0.73,0.65,P<0.01)。结论 p38 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与抑制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和炎症介质IL-4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清金化痰汤是否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缓解哮喘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8只/组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清金化痰汤低、高剂量组(1.86、7.44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炎症评分、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胞计数变化;通过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标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ERK、p-ERK、p38和p-p38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分类细胞计数、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和ERK、p38的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经清金化痰汤和地塞米松灌胃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清金化痰汤可能是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缓解哮喘大鼠模型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虚证对哮喘大鼠嗜酸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医脾虚动物模型与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病证结合模型,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嗜酸细胞(EOS)凋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浓度,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肺组织Fas mRNA、Bcl-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与脾虚哮喘组的EOS计数值、GM-CSF浓度显著升高,而Fas RNA表达减少,Bcl-2 RNA表达增多。与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组的EOS计数值显著升高(P<0.01),GM-CSF的浓度升高(P<0.01);脾虚哮喘组的Fas mRNA表达的减少,Bcl-2mRNA表达的增多(P<0.01)。结论:脾虚可以加重哮喘大鼠气道和肺组织炎症反应,并且是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凋亡的浓度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气道IL-17/IL-23炎症介质轴,探讨人参皂苷Rg1对PM2.5哮喘大鼠肺损伤保护机制。方法:采集并分离交通相关大气细颗粒物PM2.5,利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幼龄哮喘大鼠模型,再给予PM2.5气管滴注建立PM2.5哮喘肺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IL-17a、IL-6、IL-23、TGF-β1含量,RT-PCR检测RORγt mRNA表达,并行肺组织病理和电镜分析。结果:成功建立PM2.5气管滴注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大鼠模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IL-17a、IL-6、IL-23、TGF-β1表达量增大(P<0.01),肺组织RORγt mRNA表达量增加(P<0.01);经PM2.5气管滴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IL-17a、IL-6、IL-23、TGF-β1含量进一步增加,RORγt mRNA表达量进一步上升(P<0.01);经皂苷Rg1干预后,呈现剂量依赖性下调血清和肺泡灌洗液IL-17a、IL-6、IL-23、TGF-β1水平,下调RORγt mRNA表达量。结论:人参皂苷Rg1呈剂量依赖性改善PM2.5致哮喘大鼠肺气道炎症反应、改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及麻杏石甘汤治疗组,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匀浆中白三烯B4、C4表达水平,并对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模型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模型组白三烯B4、C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可抑制哮喘大鼠白三烯B4、C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加味小青龙汤对慢性持续期哮喘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及肺泡灌洗液、肠黏液中IL-6、IL-10、SIgA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味小青龙汤对肺-肠黏膜免疫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别为空白组、哮喘模型组、加味小青龙汤组、益生菌组、加味小青龙汤+益生菌组,每组各10只,采用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肠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同时对收集到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肠黏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中IL-6、IL-10、SIgA的表达水平。结果 (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肺泡灌洗液中IL-6、IL-10、SIg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哮喘模型组气道上皮出现部分缺损及脱落,管腔狭窄,形状不规则,平滑肌有部分增厚,气道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6的表达明显升高而IL-10、SIgA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加味小青龙汤组、益生菌组、加味小青龙汤+益生菌组的IL-6表达显著降低,IL-10、SIgA的表达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309-13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IκB激酶(IKKβ)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滴鼻诱导激发BALB/c雌性小鼠,建立哮喘缓解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固本防哮饮低、中、高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中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哮喘缓解期气道炎症可能与IKKβ、NF-κBp65mRNA和蛋白高表达有关。固本防哮饮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IKKβ、NF-κBp65 mRNA和蛋白高表达,提示固本防哮饮能抑制IK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减轻气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寒喘舒和安喘舒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豚鼠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稳定的豚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组(B组)、寒喘舒低、高剂量组(C1,C2组)和安喘舒低、高剂量组(D1,D2组)6组,观察其过敏行为变化;并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各组动物,观察肺色泽、大小等并提取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L-6 mRNA。结果:A组肺泡管和肺泡壁结构完整,B组肺泡管和肺泡壁结构受损,C组肺泡管和肺泡壁结构受损程度轻于B组,D组镜下基本正常。至敏引发哮喘后可提高豚鼠IL-6 mRNA的表达,模型组表达上升(P<0.01);寒喘舒和安喘舒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下降;安喘舒与寒喘舒组比较表达降低。结论:寒喘舒和安喘舒能明显抑制IL-6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脾益气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激发作为对照,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补脾方药组以鸡卵白蛋白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注射地塞米松,补脾方药组以补脾益气方药灌胃,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大鼠的各项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补脾方药组中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的比例明显升高;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与白介素-12(IL-12)浓度明显下降,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的浓度明显上升,IFN-γ/IL-4比值出现明显下降;血清中的Eotaxin因子浓度和肺叶中Eotaxin-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哮喘模型组巨噬细胞(M)的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补脾方药组中肺泡灌洗液的细胞总数、EOS、L、N的比例显著下降,M的比例明显升高;血清中的IFN-γ、IL-12显著升高,IL-4、IL-5显著下降,IFN-γ/IL-4比值升高;血清中Eotaxin因子浓度和肺叶中Eotaxin-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补脾方药组的IL-12与IL-5变化更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气方药可从多靶点促进Th1因子,抑制Th2因子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重塑Th1/Th2的动态平衡,降低炎性细胞数量,阻止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从而改善气道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好转,是今后哮喘治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对急性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及血清中IL-17A及IL-17F表达的影响,以近一步阐明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地塞米松对照组(F组)、射干麻黄汤高、中、低浓度组(C、D、E组)。显微镜镜下观察经HE染色的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哮喘小鼠血清检测IL-17A及IL-17F水平,肺组织中IL-17A mRNA及IL-17F mRNA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结果:小鼠肺组织中B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与B组比较,C、D、E组BALF中IL-17A mRNA及IL-17F mRNA水平降低(P0.05),且C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表达量下降最为明显。C组与F组IL-17A mRNA及IL-17F mRNA表达量相接近。小鼠血清中IL-17A及IL-17F水平变化与小鼠肺组织IL-17A mRNA及IL-17F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结论:射干麻黄汤可能是通过降低IL-17A及IL-17F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起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芥子散对哮喘大鼠免疫稳态重建及其对于Rho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0 只Wistar 大鼠分为六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哮喘模型组)、D组(地塞米松组)、E组(白芥子散2 h组)以及F组(白芥子散4 h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A组、B组和C组正常饲养; D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E和F组背部剃毛,并在其双侧肺俞、脾俞、肾俞采用白芥子散分别艾灸2 h和4 h。检测和比较六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数,白细胞介素-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中Rho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肺泡组织HE染色结构显示,采用地塞米松和白芥子散治疗2 h和4 h后肺泡结构的破坏,炎性细胞的浸润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哮喘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肺组织中的Rho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和白芥子散2 h和4 h治疗显著减少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P<0.05),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减少了肺组织中的Rho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论:白芥子散可改善抗原诱导的大鼠哮喘,助其免疫稳态的重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Rho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陈桂英  刘国慧  姜雪  王一  綦莹  吴楠  王春雨 《中成药》2024,(4):1332-1336
目的 探讨厚朴多糖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 mg/kg)及厚朴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灌胃给药14 d后,观察哮喘行为并评分,监测气道反应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检测血清IgE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肺组织MMP-9、TIMP-1、ColⅠmRNA表达,检测肺组织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厚朴多糖中、高剂量组大鼠哮喘症状评分降低(P<0.01);除6.25、12.50 g/L乙酰甲胆碱溶液激发后的厚朴多糖低剂量组大鼠Penh值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Penh值均降低(P<0.05,P<0.01);厚朴多糖各剂量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均降低(P<0.05,P<0.01),血清Ig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IL-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中药哮逐平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哮喘模型组(B组)8只、地塞米松组(C组)8只、哮逐平组(D组)8只。除A组外,余组动物建立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PV二步法染色,应用上述图像分析软件检测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Ⅰ(TβRⅠ)、受体Ⅱ(TβRⅡ)水平的积分光密度(IOD)。结果:与A组相比,B组EOS百分比、Wat、Wam和支气管-肺组织TGF-β1、TβRⅠ表达明显增加,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药物干预后,C和D组EOS百分比、Wat、Wam减少,支气管-肺组织TGF-β1、TβRⅠ表达显著降低(P0.05)。D组EOS百分比、Wat、Wam、TGF-β1和TβRⅠ减少尤为明显,与B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Wat、Wam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D组EOS百分比、TGF-β1和TβRⅠ表达明显减少,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宣肺健脾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TGF-β1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而影响平滑肌增殖、减轻气道壁增厚,干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清肺化痰汤低、中、高剂量组。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MUC5AC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UC5AC蛋白表达,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MUC5AC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1)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UC5AC mRNA明显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清肺化痰汤治疗后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和模型组相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呈弱阳性表达,COPD模型组可见大量的MUC5AC表达,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MUC5AC的表达明显下降;(3)ELISA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MUC5AC蛋白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MUC5AC蛋白量明显低于COPD模型组(P0.05);(4)ELISA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量明显低于COPD模型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P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肺化痰汤各组治疗后,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水平低于COPD模型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清肺化痰汤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TNF-α、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气道上皮MUC5AC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