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肃省农村居民急救常识掌握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对急救常识掌握情况,为基层普及急救等医疗知识和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结果急救知识了解的程度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且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结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顺义区35~70岁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顺义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法自行设计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对年龄在35~70岁的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知晓率和接受过医疗服务的比率为≥92.8%,97.5%的居民认为最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常见慢性病防治;最近1年的体检率为49.5%,86.4%的居民愿意参加社区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可接受的费用为22.9元;农村居民喜欢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为电视、医生和广播,最需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慢性病防治和健康饮食;有58.9%居民愿意参加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可接受的费用为40元。结论顺义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医疗服务为主,与农村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迫切卫生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落实其预防保健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现状以及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愿,探讨促进大学生参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意义与方法,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建立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志愿组织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市部分高校85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方式中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大学生急救培训与急救医疗服务的参与意愿较高,50.3%的人已经参加过医疗急救培训,93.2%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86.5%的人愿意到急救车上参与院前医疗急救辅助工作,主要的参与动机是学习到的急救技能得到实际的锻炼等,而主要的顾虑是参加急救服务造成的法律风险等。结论大学生群体是值得统筹利用的急救服务人力资源,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急救医疗服务中,对提高我国现场急救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因地理、政治、文化、语言、历史和医学背景的不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不同国家院前急救服务发展概况及现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对国内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现状进行思考。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完善急救立法、加强部门合作、探索院前急救分级诊疗模式、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智慧医疗院前急救模式、普及公众院前急救知识等措施,大力发展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对于农村地区卫生应急工作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华亭镇居民1200人,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比项目实施前后居民卫生应急知识和急救常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实施乡镇卫生应急建设项目后,农村居民卫生应急常识和急救常识知识均有提升(P0.05)。地震避险知识、急救电话、院前急救5项措施、急性扭伤当天处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必要性的知晓率分别为89%、92%、74%、82%和86%,高于项目前的64%、82%、30%、49%和61%。结论目前,基层卫生应急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预案建设不规范、人员应对力弱、物资保障不充分等方面。在各类应急事件频发的当下,应不断地从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等,提出乡镇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探讨农村卫生资源占有、开发和利用规律,为制定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5年5月至11月,对全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做一分析。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患病水平。根据9省(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9.78‰,推算在全国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林州市农村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茶店乡西峪村与合涧镇木纂村村民189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林州市农村居民对"黑热病通过白蛉传播"、"感染黑热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肚子大"的知晓率分别为32.28%、43.39%;71.96%的农村居民愿意参加统一组织的传染病宣传教育活动;40.74%和38.10%的农村居民认为"面对面讲解"和"听广播"为最易接受的宣传途径;89.95%的农村居民认为应"发热一周之内就医";70.90%的农村居民认为"夏天应尽量避免被白蛉叮咬",但仅有6.88%夏季经常使用蚊帐。结论林州市农村地区居民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防治态度和行为有待转变;居民对黑热病防治知识需求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黑热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中医药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促进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对策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的方便性和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有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居民缺乏健康知识导致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上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较低,抑制了其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中药自身的缺点阻碍了中医药服务的推广。应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医药的医疗质量,加强中药剂型改革和提速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以及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因素,为进一步合理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构建和评价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适宜模式提高内蒙古农牧区卫生服务能力"终期家庭问卷调查数据,主要通过零膨胀泊松回归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患慢性病的居民使用住院服务次数比未患慢性病的居民高约69%。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地区的居民使用住院服务次数比未实施地区的居民高约30%。结论: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并加强预防意识,避免由于患慢性病而造成卫生资源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通过对全国1 661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社区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调查分析,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卫生决策、医院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38名医护人员开展匿名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自评;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99.16%;全区医护人员平均得分为193.23±30.56,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整体较好,各维度中“预防能力”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具有应急救援经历”是其最大影响因素(F=14.617, P<0.001),其次是“应急培训经历”和“综合性医院工作经验”(F=14.617, P<0.001)。结论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预防能力,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演习、经验交流;优化基层社区资源配置,落实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多方配合共建防御壁垒,提高居民应急救援能力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承担院前急救搬抬服务的担架员是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全国大部分急救单元不配备或少配备担架员,影响了院前急救工作效率。该文以青岛市院前急救为例,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担架员的配置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提出合理配备院前急救担架员的必要性,并积极调研其他地市急救中心的做法,探索院前急救担架员社会化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6个主城区和6个郊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6 902名≥18周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6 902名居民中,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及二级医院、个体诊所、三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就诊的居民分别占25.31%、24.11%、18.89%、11.40%和20.28%;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知晓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慢性病患病和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高于未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不知晓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慢性病患病和未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居民(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在主城区、不知道家庭收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知晓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参加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和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不愿意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成都市城市居民首选就诊医疗机构;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情况、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晓情况、患有慢性疾病情况和参加社区慢性病管理情况是成都市居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合建立,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和质量,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联动,完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形成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王政  严云鹰 《现代预防医学》2019,(24):4453-4456
目的 了解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为政府优化健康服务供给政策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在重庆市抽取8个区县共1 12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秩和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程度从强到弱分为5类,需求度最高类型:健康保障服务;需求度较高类型:医院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度一般类型:社会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和健康保险服务;需求度较弱类型:健康相关零售服务和健康相关租赁服务;需求度最弱类型:健康教育服务。所有不同社会特征的调查对象需求第1位次均为健康保障服务,但第2位次却有所不同:低收入居民对医院服务(OR = 1.225,95%CI:0.820~1.829)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OR = 1.556,95%CI:1.042~2.323)的需求较高;初中学历的居民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OR = 1.639,95%CI:1.039~2.586)的需求较高;60岁以下(OR = 3.438,95%CI:2.059~5.743)、高学历(OR = 0.442,95%CI:0.228~0.858)的居民对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较高。结论 健康保障服务是重庆市居民最迫切需要的类型,未来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供给差异化健康服务,通过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来培育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急救管理,建立并完善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为患者服务。方法总结120急救中心园区急救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对策。结果主要安全隐患为急救人员急救意识不强、信息提取不清晰、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并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护理管理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紧急救援机制和规范救治工作。结论做好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对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知晓情况及建档意愿,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1—11月选择14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1 579名,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健康状况等;健康档案认知情况、建档意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离散响应变量(因变量)与一组解释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汕头市某区农村居民对健康档案知晓度低,仅约11%的人有所了解;建档意愿低,仅约20%的人愿意建档;年龄和健康状况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21~30岁组、31~40岁组与51~60岁组年龄段的人群建档意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状况好的人群与健康状况差(有慢性病)的人群建档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建档无意义;17%的人看病到大医院,在社区建档无用;15%的人害怕上当;有3.3%的人认为建档是不好的兆头,因而拒绝。结论应当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民对健康档案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评估策略。方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运用所得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 型。结果构建包含11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天津市8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普查,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将11个评估指标精化为4个 公因子,分别为基础准备因子、临床治疗因子、应急意识因子、院前急救因子。结论形成了一种评估策略,经验证,该评估策略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判断医院的应急能力与实际能力是否相符,并为评估医疗机构应急能力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及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问卷,对杭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从人口学因素和卫生应急知识维度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能力(3.91±0.71)分、综合能力(3.87±0.64)分、应急知识学习能力(3.73±0.7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和无职称人员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应急能力得分提高0.216分;相比未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者,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分提高0.186分;相比未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得分增加0.177分;相比单位没有完整应急预案者,单位有完整应急预案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提高0.192分(P < 0.01)。应急知识维度中,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和应对措施”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475分;“法律责任”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136分(P < 0.001)。
  结论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应加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