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同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15例,骨折脱佗按Main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4例.对骨折脱位行切开复位内同定,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恢复维持足内外侧柱的长度.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拆除内、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获得11~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3例失访.术后3个月AOFAS评分为(68.6±3.9)分,术后6个月为(72.9±2.6)分,术后1年为(77.5±4.6)分,所有患者均能自丰行走,无需进一步治疗. 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跗横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除了使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外,更应注意恢复足内外侧柱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距骨颈骨折是距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是经典的手术方式,但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尤其是采用单切口时,内翻畸形愈合率较高,且对于粉碎性骨折,螺钉固定效果也不佳。双切口是目前临床推崇的手术入路,结合接骨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收治13例闭合距骨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Hawkins分型:II型8例,III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X线检查及CT扫描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粉碎程度,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边缘和皮瓣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X线结果显示,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为8~12周,平均10.4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平均1.09±1.64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2-95分,平均84.55±7.29分。SF.36评分为70-96分,平均85.00±7.84分。未见畸形愈合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技术要求简单,在获得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维持距骨颈力线,避免畸形愈合,是治疗距骨颈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闭胸式体外循环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右颈内动脉插管灌注、右颈外静脉置管至右心房引流方法进行闭胸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90min,术中及停机后进行有创血压、心电图监测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0只大鼠顺利建立CPB模型,CPB期间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Hg以上,动脉血气指标正常,停CPB后,大鼠存活2h以上。结论:本实验建立大鼠闭胸式CPB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对CPB术后多脏器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例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23例有距骨颈背内侧骨赘但无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者作为对照组。重建两组患者的距骨颈背...  相似文献   
7.
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31例跖骨基粉碎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24 ~ 70岁,平均46.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8例损伤累及跖跗关节复合体,2例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行切开复位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10~15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45 ~ 95分(平均78.0分),SF-36评分为45 ~96分(平均79.2分),VAS评分为0~8分(平均1.7分).1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后9个月复查时发现螺钉断裂,但无不适主诉,予以取出内固定;2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分别于术后14、20个月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均予行跖跗关节融合术.结论 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技术简单,可避免关节面软骨的再损伤,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距骨骨折     
距骨是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肩负重力传递和运动的耦联,是足部重要的功能单位。距骨位于踝穴内,分别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和舟状骨形成胫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周围韧带附着众多,外形不规则,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其表面约超过2/3的区域为关节软骨所覆盖,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扭伤患者远期后遗症发生率高达50%.目前对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研究已非常深入,大多数患者通过后期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及功能锻炼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持续存在,究其原因,可能是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0±15.1)岁;病程(44.1±33.2)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扭伤史,MRI证实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背伸时存在前内侧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