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脑利钠肽(BNP)动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预后的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住院的60例 AAMI并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患者被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与常规治疗组(3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动态变化及 LVEF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NP水平及 LV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治疗后 BNP水平[24h:(263.6±23.3)μmol/L比(126.2±21.9)μmol/L]显著降低、LVEF [(40.6±13.1)%比(47.3±14.7)%]显著上升(P均<0.01),随访30d后无创通气组较常规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426-550m)者比例为75.0%比59.3%、LVEF [(49.4±12.5)%比(41.1±11.7)%]、存活率(96.4%比90.6%)明显增加,再次住院率(7.1%比12.5%)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低氧血症患者早期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采取支架置入治疗后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高Hcy水平被分成:CHD组,CHD+高Hcy组,均为60例,采用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对两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支架置入后的MACCE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与CHD组比较,CHD+高Hcy组支架置入数[(1.63±0.73)枚比(2.45±0.87)枚]、冠脉病变血管数[(1.73±0.63)个比(2.25±0.70)个]及SYNTAX得分[(25.90±5.88)分比(33.03±8.29)分]均显著增加(P均=0.001);在一年随访中,CHD+高Hcy组MACCE总发生率显著高于CHD组(23.33%比6.67%,P=0.01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和冠心病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需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替罗非班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经冠状动脉给药后48h,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心电图变化;术后2周,观察并记录心源性猝死、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TIMI血流2级、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替罗非班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替罗非班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自动出院1例。结论意识障碍,眼部体征最有特征性意义,头颅MRI检查双侧丘脑内侧对称蝶形病变可确诊。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联用地高辛提高美托洛尔早期使用耐受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功能Ⅳ级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4例,以美托洛尔联用地高辛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美托洛尔的耐受情况及最大耐受剂量.结果 联合应用地高辛组比未联合应用地高辛组能显著提高美托洛尔使用的耐受性,联合使用地高辛组比未联合应用地高辛组8周后使用美托洛尔剂量更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联用美托洛尔和地高辛,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美托洛尔的耐受性,且能使美托洛尔较快达到较大的治疗剂量,对心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大剂量或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64例按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2例。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口服;对2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 )血流分级、心电图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比较。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MACE发生率为6.2%(2/32),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MACE发生率为37.5%(1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9.143,P<0.05)。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IMI 0级、TIMI 1级患者比例分别为28.1%(9/32)、37.5%(12/32),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IMI 0级、TIMI 1级患者比例分别为6.3%(2/32)、3.1(1/32)%,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IMI 0级、TIMI 1级比例明显低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χ2=5.379、11.680,均P<0.05)。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IMI 2级、TIMI 3级患者比例分别为21.8%(7/32)、12.5%(4/32),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IMI 2级、TIMI 3级患者比例分别为46.9%(15/32)、43.8%(14/32),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患者TIMI 2级、TIMI 3级比例明显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χ^2=4.433、7.729,均P<0.05)。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T段抬高为(0.15±0.04)mm,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T段抬高为(0.06±0.02)mm,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3.323, P<0.05);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T段压低为(0.22±0.07)mm,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ST段压低为(0.07±0.02)mm,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t=3.451, P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长期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DES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PCI术后1个月至1年间发生了胸痛、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随机分为15个月联合用药组(A组,n =32)和12个月联合用药组(B组,n=32)两个亚组.对照组(C组)在PCI术后1个月至1年之间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观察三组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抗血小板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A、B、C组各为11例(34.4%)、21例(65.7%)、3例(6%);再发心绞痛A、B、C组各为7例(21.8%)、15例(46.9%)、2例(4%),A组、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再发生率增加(P<0.05);A组与B比较,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再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三组间出现抗血小板并发症A、B、C组各为6例(18.8%)、4例(12.5%)、4例(8.0%),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支架内高风险患者PCI术后15个月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7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3.1%,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12.8%,持续性心房颤动占21.8%,永久性心房颤动占65.4%.结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对心房颤动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alignantventriculararrhyth mia,MVA)发生率的影响及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诊入院的 100例 AMI患者为研究病例,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组,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组为观察组,冠脉内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 者术后 24h内 MVA发生率及急性期(PCI术后 7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and cerebrovascularevents,MACCE)及出血并发症,记录患者 PCI术前及 PCI术后 7dN末端 B型钠尿肽原(NT- proBNP)、心率(HR)、脉压差(PP)、QT离散度(QTd)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24h内 MVA发生率较对 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 PCI术后急性期(PCI术后 7d)MACCE发生率 较对照组低,PCI术后7dNT-proBNP、HR、PP、QTd较对照组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组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 AMI患者急诊 PCI术中冠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未冠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治 疗能更好地降低患者 MVA发生率,减少急性期 MACCE及改善 PCI术后 NT-proBNP、HR、PP、QTd指标,不 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局部和全程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弥漫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63例接受全程支架植入治疗(支架覆盖全程病变,全程支架组)。另43例接受局部支架植入治疗(支架只覆盖弥漫性病变中狭窄≥70%管腔,局部支架组);根据靶血管的血管直径分为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5~3.0 mm)、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血管直径≥3.0 mm)。随访1年,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21.1%vs.15.8%,5.3%vs.0.0%,21.1%vs.10.5%,21.1%vs.10.5%,31.6%vs.21.5%,P均<0.05);对于弥漫性大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较低(8.8%vs.16.7%,2.9%vs.4.2%,5.9%vs.12.5%,5.9%vs.12.5%,P均<0.05),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20.5%vs.20.8%,P>0.05)。结论全程支架植入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局部支架能更好降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