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前方入路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结论 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双柱骨折34例(外侧柱及后内侧柱24,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10例),三柱骨折7例(外侧柱、内侧柱及后柱);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Ⅰ型、Ⅱ型均为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同时损伤),V型20例,Ⅵ型11例.对双柱骨折采用双切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三柱骨折采用三切口入路三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21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明显膝内、外翻畸形,随访无骨折再移位及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后内侧切口出现2cm长切口裂开,细菌培养阴性,考虑为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情况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123.3°±7.5°,伸1.7°±0.8°,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5.1±4.9分. 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涉及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方法,能使骨折得到良好的暴露、复位及稳固的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切口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27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1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X线片及MRI片输入计算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前高、后高及矢状径,并计算椎体矩形指数及相对高度和矢状径,在MRI上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信号改变。结果:(1)对照组L4、L5椎体矩形指数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L4、L5椎体矩形指数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L4、L5椎体相对前高和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加,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区域主要位于外周终板的下方,重度退变组的信号改变率大于轻度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体倾向扁平化,其扁平化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网袋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受PKP或网袋成形术治疗的OVCFs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PKP组(59例,68椎)和网袋成形术组(55例,66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骨折椎体压缩度、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形态、骨水泥容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7±0.9)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10.143,F=1768.418,P<0.05;网袋成形术组:Z=-10.027,F=2192.838,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ODI评分相较术后1 d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P组:Z=-5.708,F=204.339,P<0.05;网袋成形术组:Z=-5.691,F=147.729,P<0.05)。PKP组(27.9%)患者骨水泥渗漏率高于网袋成形术组(13.6%,χ2=4.146,P<0.05)。PKP组骨水泥容积率[(22±5)%]低于网袋成形术组[(24±4)%,t=-2.659,P<0.05]。骨水泥形态PKP组主要为混合型(60.3%)及骨小梁型(39.7%),网袋成形术组主要为混合型(78.8%)及团块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71,P<0.05)。随访期间共发现4例椎体再骨折(PKP组1例,网袋成形术组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网袋成形术治疗OVCFs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恢复椎体高度,相比PKP,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下腰椎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以及它在腰椎间盘退变时的变化规律.方法129例研究对象依据椎间盘退变情况分成3组对照组27例,共54个椎间盘(L4,5、L5S1椎间盘各27个);腰椎间盘退变102例,共158个椎间盘(L4,5椎间盘84个,L5S1椎间盘74个),按退变程度分为2组腰椎间盘轻度退变组,共99个椎间盘(L4,5椎间盘53个,L5S1椎间盘46个);腰椎间盘重度退变组,共59个椎间盘(L4,5椎间盘31个,L5S1椎间盘28个).所有病例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MR检查,将X线片及MR图像输入计算机.在MRI正中矢状面T2加权像上测量终板凹陷角,并观察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的相对前高、后高和矢状径.结果①终板凹陷角在男女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终板的凹陷角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增大,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退变椎间盘的上下位椎体的相对前高、后高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而相对矢状径逐渐增大,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椎间盘轻度、重度退变组的相邻椎体骨髓的MRI信号改变率分别为24%和4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病变间隙椎体终板凹陷角增大、终板倾向平坦化,其平坦化程度与退变的严重程度有关.终板的平坦化是椎间盘退变时椎体骨重建结果,可能是对椎间盘退变时生物力学变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8.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变化以及腰椎曲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1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对照组33例,L4/5椎间盘轻度退变组53例,重度退变组3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MRI片输入电脑,在MRI正中失状面的T2WI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椎间隙的角度以及腰椎曲度。结果:(1) 椎间隙高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椎间隙角度以及腰椎曲度在对照组、腰椎间盘轻度和重度退变组逐渐减小,两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椎间隙的角度和腰椎曲度呈正相关, (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的形态以及腰椎曲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生素E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 集2016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 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维生素E,总疗程6 个月。观察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疗后6 个月,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22.73±25.65)μmol/L 和(104.82±18.94) μ/ml] 较对照组[(145.92±26.74)μmol/L 和(122.68±19.84)u/ml] 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 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 分及WOMAC 总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 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 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75.21±10.85)分] 较对照 组增加[(66.48±10.44)分](P <0.05)。结论 维生素E 可以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 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髓核摘除术后腰椎小关节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取新鲜青壮年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在L4下关节突、L5上下关节突、S1上关节突分别贴横形和竖形微细应变片进行力学测试。首先在髓核摘除前测量各应变片在轴向加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工况下的应变值;然后在所有标本上行单侧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同样加载条件下测量应变值;最后在所有标本对侧行L5/S1开窗髓核摘除术形成双侧髓核摘除,重复加载测量应变值。结果轴向加压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前屈工况时L5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伸工况时L5上、下关节突竖形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屈工况时3种实验力学状态应变量均无差异;旋转工况时L4下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单侧髓核摘除相比、单侧髓核摘除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5下关节突横行片应变量双侧髓核摘除状态与其它2种实验力学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上关节突竖形片应变量髓核摘除前与双侧髓核摘除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邻近关节突稳定性保存良好,但是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下腰椎邻近节段关节突在前屈、后伸、旋转运动时与髓核摘除前比较应变量显著增高,稳定性下降,需要给予适当的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