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3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颈长肌重建预防颈前路植骨块滑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长肌重建对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颈椎病确诊病例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病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和/或钢板内固定术。实验组病例在完成上述手术之后,利用两种方法使颈长肌瓣重建植骨块或钢板表面。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并将两组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随访0.5~6年,平均3.5年。根据Odom评分标准,对两组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两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颈长肌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颈长肌重建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发病率较高。内科治疗,虽然口服一些非类固醇消炎镇痛药物能缓解症状,但临床治愈不理想,且易复发。祖国传统医学认为RA是一种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痹证,痹证日久,伤及肝肾。我们从1992年8月~1996年5月应用泸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风湿液,门诊治疗观察RA患者8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 9月 ~2003年 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 83例,随访患者 81例,年龄(55. 25±19. 21)岁,随访时间 (1. 68±0. 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术后采用Stauffer 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 87%与 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87. 81%与62. 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 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 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min、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及3h时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人骨水泥1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阳性率升高,D-D含量增高,1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四个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各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一过性血液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脊柱外科治疗技术进步的表现,现对我院95例椎间盘镜下间盘摘除术病人予以回顾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5例,男63例,女3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岁,病史40d-16年,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过保守治疗,口服镇痛药牵引按摩,17例做过骶疗,20例做过神经根周围封闭,9例用过胶原酶注射,3例曾行间盘旋切术。本组患者均行腰椎X线平片、CT和脊髓造影证实,部分病例MRI检查。突出部位:腰4、5间隙59例次,腰骶间隙47例次,腰3、4间隙10例,单间隙突出78例,腰2间隙突出13例,腰3间隙突出4例,侧突型63例,中央型突出32例;突出程度依国际腰椎研究学会分类方法:退变、膨隆、突出8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腰椎滑脱椎弓根系统复位后,Prospacer融合和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在腰椎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7 d、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比较术后7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腰椎正侧位片上滑脱间隙高度的丢失量和滑脱矫正的丢失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经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在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滑脱矫正复位丢失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28和P=0.012.结论腰椎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影像学上Prospacer融合组在维持滑脱椎间隙高度和防止滑脱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与腰椎退变相关.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针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遗传背景,探讨TNF-α-308G/A单核苷酸多态性及TNF-α血清蛋白水平与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病例组: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51~65(58.10±7.06)岁,体质量指数(BMI)(22.5±8.7)kg/m2,对照组:选取同时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5 ~67(60.70±6.32)岁,体质量指数(BMI) (24.3±7.1)kg/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核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参加核医学课程学习的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92名,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名,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应用PBL教学法。对两组学习情况(理论知识、阅片能力、临床技能)、教学效果满意度以及自评评价(有无提高自身学习主动性、有无提高自身表达能力、有无提高自身查阅文献的能力、有无增强自身对于影像诊断的分析和思维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学习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自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核医学理论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具有可行性,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升临床综合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