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1.15±0.10)分、ODI评分(28.55±18.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0.36)、(43.40±19.1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xmorespine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研制和应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方法:应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治疗胫骨骨折138例,随访3个月以上117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12~26周,平均22周,无锁钉断裂和髓内钉断裂,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3例,进针点疼痛7例,轻度畸形9例,按Johner and Wrubs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95.8%,一般4.2%,差为0。结论: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用于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的特点,是胫骨骨折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凯  刘展亮 《海南医学》2009,20(11):87-89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25例。结果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2min,平均出血量400ml。术后3d下地5例,7d下地12例,14d下地8例。术后并发电解质代谢紊乱2例,低蛋白血症3例,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6-40个月,术后6个月行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4%,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下沉发生。结论用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结果 32例术后获得随访7~2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9.2±3.1)分降至术后平均(4.2±2.5)分,ODI指数从术前平均71.4%降至术后平均43.3%,椎体前、中、后壁高度平均增加5.2、6.8、1.3 mm,椎体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0.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治疗,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4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植骨处均骨性愈合,复位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32例,良1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单独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诱导成骨和血管生成作用,同时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磷酸钙骨水泥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骨缺损模型,左侧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及磷酸钙骨水泥,右侧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植入8,16周通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症组织反应。植入8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水泥-骨组织交界处基本上被新生骨小梁包绕,材料进一步降解,新生骨小梁表面可见大量活跃的成骨细胞;16周时,新生骨小梁继续长入,进一步增长、增粗、增多,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骨水泥材料降解明显,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降解与骨长入同步,此组不同时间点成骨速度及成骨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材料(P < 0.05)。表明3种材料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骨缺损修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我院骨科自1991年1月~1997年1月收治9例枢稚齿突骨折脱位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1~44岁,36岁以下者占6例。致伤原因:车祸8例,土块砸伤头颈部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d以内者3例,4d1例,10~15d4例,22d1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部痛和活动受限,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CF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应用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术前、术后24 h内及末次随访时评估VAS及ODI;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33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VAS评分7.6±1.2、ODI评分87.4±11.5、cobb角21±4.6、术后24 h VAS评分2.4±0.6、ODI评分43.8±9.6、cobb角5.8±0.6;末次随访VAS评分2.1±0.4、ODI评分42.6±10.1、cobb角6.4±0.7;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cobb角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的VAS、ODI评分、cobb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编织囊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大,椎体后凸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感染、螺钉脱出发生率分别为2.17%、6.51%和4.34%,均低于对照组8.68%、10.85%和10.8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快速恢复,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80例患者经带锁髓内钉治疗后,优48例,良21例,优良率为86.3%,仅4例发生深部感染,但经术后抗生素治疗后均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在临床上可以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