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目的:利用5个微卫星位点建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癌组织的微卫星基因型,探讨HNPCC的MSI发生情况和MS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源自33个HNPCC家系的腺瘤28例和腺癌14例,其中4例为同步腺瘤-癌;以3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作为对照。选用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段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64-3%对3.1%,71.4%对12.5%,P〈0.05)。4例同步腺瘤-癌均表现为MSI—H.其腺瘤和癌组织的MSI类型不同。结论: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高。同步腺瘤一癌来源于不同克隆。MSI检测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减轻浸水-束缚应激大鼠胃黏膜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胃黏膜MMP-9、MMP-2和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建立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褪黑素10、20、40和60 mg/kg。应激3 h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变,对溃疡指数(UI)进行评分;组织学观察胃出血;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MMP-9、MMP-2和TI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WIRS应激3 h能成功诱导大鼠应激性胃溃疡。预先注射MT可明显降低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的UI(P0.01),明显降低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数(P0.01)。WIRS诱导大鼠胃黏膜MMP-9和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TIMP-2则下降;MT预处理后,MMP-2/MMP-9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TI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MT可能通过下调MMP-9和MMP-2表达,及增加TIMP-2表达,减轻WIRS诱导的大鼠应激性胃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胃镜检查的849例年龄≥35岁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从未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者对任何可疑病灶活检;溃疡型病灶于溃疡边缘活检;萎缩区域外,贲门部对白光下呈红色的病灶活检,非贲门部对具有清晰边界或白光下呈白色的病灶活检;萎缩区域内,隆起型病灶中具有清晰边界或顶部有不规则凹陷者活检,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边界不规则或窄带光下呈赭色者活检。此外,可对不符合上述策略但认为有必要活检的任何病灶进行活检。其后根据活检或手术病理,对胃癌高危患者进行胃镜随访,分析该策略对胃部早期肿瘤性病变的检出及漏诊情况,明确该策略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共对548例患者的781处病灶进行了活检。在符合上述策略的327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16处(4.9%,16/327),其中高级别肿瘤10处(3.1%,10/327);而在不符合上述策略的454处病灶中,诊断上皮肿瘤性病灶仅1处(0.2%,1/454),无高级别肿瘤。该筛检策略对胃上皮肿瘤性病灶和高级别肿瘤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不符合策略而取活检者(4.9%比0.2%,χ2=19.49,P<0.001;3.1%比0,P<0.001)。共有146例(17.2%,146/849)患者接受胃镜随访,随访中发现2处黏膜内高级别肿瘤,符合筛检策略。该筛检策略在初次胃镜检查中检出了84.2%(16/19)的上皮肿瘤性病灶和83.3%(10/12)的高级别肿瘤。结论 高清胃镜下早期胃癌筛检策略可以高效地检出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光动力治疗10例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 观察、并随访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光动力治疗的10例食管癌患者,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san)2 mg/kg,44~48 h后应用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光动力照射治疗,连续两天为1个周期,1月后重复1个周期.术后1、3、6、12、18及24月复查胃镜并取病理,复查胸腹部CT,评价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光动力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次日肿瘤组织开始水肿坏死.术后1个月左右,胃镜显示原病灶部分或完全消退.第2周期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显示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胃镜病理未见肿瘤细胞.随访2 ~ 24月,胃镜、胸腹部增强CT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光动力治疗除光敏反应外,主要不良反应是一过性发热、胸痛、咳嗽咳痰、肺感染及吞咽困难,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2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2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经胃镜下扩张并放置食管支架后缓解.10例患者光动力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l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结论 光动力治疗较早.期食管癌疗效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轻,对于光动力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尚有待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早期大肠癌可以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但其疗效和预后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早期大肠癌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986年1月~2005年10月经内镜确诊的早期大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9例早期大肠癌(104个癌灶)中,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34例,临床就诊发现65例。内镜治疗69例(共72个癌灶),外科手术治疗30例(包括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共32个癌灶)。内镜治疗组癌灶完全切除率为9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组有1例病理证实癌组织浸润达黏膜下深层,肝脏有多个微结节转移灶。内镜治疗组经3个月~19年的随访,除19例失访、6例死于心脏病等疾病外,无一例肿瘤复发。比较两组黏膜和黏膜下层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和5年生存率,内镜治疗组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组相似(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特别是黏膜层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随访结果与手术治疗相似,且损伤小、安全、简便。黏膜下深层癌易发生转移,内镜下切除应注意判断肿瘤黏膜浸润深度,非提起征是内镜切除的关键指征。无症状自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63岁女性患者,2007年12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印戒细胞癌,免疫组化:AB-PAS(+),AE1/AE3(+)P53(+),阳性指数60%,Ki-67阳性指数50%。淋巴结转移小弯侧2/6,大弯侧4/11。术后51个月结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近肝曲及乙状结肠、直肠分别见丘状隆起结节,表明黏膜尚光滑,可见条状溃疡及糜烂,周围明显充血(图1),分别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8例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SMT的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记录超声内镜下病变的形状、数量、起源层次,并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根据肿物切除术中实际所见统计超声内镜判断SMT形状、数量、起源层次的符合率,以切除标本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检验超声内镜定性诊断SMT的符合率。结果378例SMT中,平滑肌瘤(131例)最多见,多为低回声(87例)、回声均匀(119例)、起源于黏膜肌层(92例);其次为胃肠道间质瘤(111例),多为低回声(51例)或中低回声(51例)、回声均匀(7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85例);再次为类癌(50例),内部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36例)、起源于黏膜下层(27例);还发现脂肪瘤45例,起源于黏膜下层,多为高回声(40例)、回声均匀(41例);异位胰腺(19例)、神经鞘瘤(4例)、颗粒细胞瘤(4例)等相对少见。超声内镜对SMT的总体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8.6%(297/378),瘤体的形状判断符合率为91.8%(347/378),数量判断符合率为95.5%(361/378),层次起源判断符合率为96.8%(366/378)。结论各种SMT在超声内镜下特点不一,虽然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显示肿物的回声、大小、起源以及与消化道管壁层次的关系,对于SM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仍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9年1月-2013年10月检出的225例结直肠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中男148例,女77例,年龄19~89岁,平均年龄(53.5±14.3)岁。以单发型多见(87.1%)。在同期结肠镜中的检出率为2.1%。内镜下形态以扁平型和广基型居多(64.3%、20.0%),多数病变直径在10 mm以下(83.1%);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病变大小和形态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62、12.2168,P0.05)。全部病例中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30例(13.3%),非广基锯齿状腺瘤(包括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195例(86.7%)。SSA/P中有20例位于右半结肠(66.7%),平均直径13.3 mm。其中6例SSA/P呈侧向发育型息肉,均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伴腺上皮异型增生12例,另有3例腺瘤癌变。结论结直肠SA临床相对少见,内镜下形态及分布部位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SSA/P。有必要对结直肠SA进行明确分类,并对其发展、转归做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3例接受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急诊结肠镜组与常规结肠镜组在平均住院日及输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急诊结肠镜组检查成功率90.1%,总体诊断率64.5%。急诊结肠镜组平均住院天数6.9 d,常规结肠镜组7.8 d,急诊结肠镜组平均输血量275 mL压积红细胞,常规结肠镜组478 mL。结论急诊结肠镜对活动性出血可采取内镜下止血,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减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平均输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