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数理化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亮  谢哲新  荣林艳  慕振成  雷革  金大鹏  李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11):115101-1-115101-6
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的直线加速器,共有8套数字化射频低电平控制单元,射频低电平的本地控制属于EPICS的异构系统,无法直接与EPICS客户端进行通信。通过在射频低电平本地控制上位机程序中嵌入一个C#类型的EPICS服务器程序,实现了使用EPICS客户端对射频低电平系统的远程控制, 从而把射频低电平控制系统接入基于EPICS框架的控制系统中。直线射频低电平远程控制投入在线运行以来,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加速器真空控制系统负责真空数据采集、设备监控和闸板阀控制与联锁,是设备运行和故障诊断以及超高真空保持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加速器真空需求,基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软件框架的真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使用横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与联锁设备,摩莎MOXA工控机监测真空状态,EPICS PV数据直接进入声音报警系统和历史数据库系统,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和机器研究等提供了便捷途径和可靠保障。目前,该系统已完成现场安装和调试,并已正式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人机交互友好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加速器真空控制系统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中国散裂中子源打靶功率提升需求,加速器采用外置天线射频负氢离子源替换此前使用的潘宁表面负氢离子源,为加速器提供高品质和高稳定的束流。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EPICS软件系统和PLC硬件平台的射频负氢离子源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和具体实现。针对射频功率源的电磁干扰和高压平台打火造成设备损坏,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为提高离子源长期运行稳定性,设计了放电室高精度注铯控制程序及打靶功率稳定程序。控制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运行稳定可靠,为离子源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低电平射频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对加速腔的高频场和谐振频率的控制,保证加速器的稳定运行并输出高品质的束流.低电平控制系统软件提供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数据显示和存储、自动化算法等功能,提高了低电平系统的可操作性,减少了人工作业量和故障率.软件开发具有灵活性强、开发周期短的特点,适合控制速度要求相对不高而逻辑较为复杂的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加速器的部分故障发生前发出预警信息,利用深度学习建立了基于CSNS加速器真空度和漂移管直线加速器(DTL)温度的特征模型,开发了一套CSNS加速器预警系统样机。该样机基于实验物理及工业控制系统(EPICS)架构搭建,主要由训练、识别和信息发布3部分组成,采用Python进行程序设计开发,实现了训练样本获取、深度学习网络设计和训练、在线识别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对基于CSNS加速器真空度和DTL温度历史数据生成的测试集的准确率达98.4%,且能根据实时数据识别出CSNS加速器真空度和DTL温度的异常,并能发出预警信息,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靶站谱仪T0信号的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是CSNS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基于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和PMC(Peripheral Mezzanine Card)子母板组合,设计了满足分布式架构的T0信号扇出设备,自主研制了24 V电平触发的中子斩波器专用触发信号接收插件;在1.6 GeV质子束首次打靶前,对T0信号延迟及信号调理做了优化。T0信号扇出设备接口信号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已投入使用近三年,系统稳定可靠,为今后二期谱仪更高需求的T0信号扇出设备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束线主要由中子束窗、中子开关、中子准直器和真空管道等组成。为了保证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束线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研制了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软件架构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中子束窗、中子开关及中子准直器的运动控制系统、真空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三部分组成,实现了对反角白光中子源束线主要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性高、人机交互友好的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反角白光中子源束线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罗淏天  张奇玮  栾广源  王晓宇  邹翀  任杰  阮锡超  贺国珠  鲍杰  孙琪  黄翰雄  王朝辉  吴鸿毅  顾旻皓  余滔  解立坤  陈永浩  安琪  白怀勇  鲍煜  曹平  陈昊磊  陈琪萍  陈裕凯  陈朕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高可庆  韩长材  韩子杰  何泳成  洪杨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璐  吉旭阳  蒋伟  江浩雨  姜智杰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李波  李超  李嘉雯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穆奇丽  宁常军  齐斌斌  任智洲  宋英鹏  宋朝晖  孙虹  孙康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唐新懿  田斌斌  王丽娇  王鹏程  王琦  王涛峰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羊奕伟  易晗  于莉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林浩  张显鹏  张玉亮  张志永  赵豫斌  周路平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朱兴华 《物理学报》2024,(7):69-78
中子辐射俘获反应在反应堆运行、核装置设计及核天体物理研究中起重要的作用. 4πBaF2探测装置有着高时间分辨能力、低中子灵敏度、高探测效率等优点,适合开展中子辐射俘获反应截面数据的测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伽马全吸收装置(Gamma total absorption facility, GTAF),该装置用28块六棱BaF2晶体和12块五棱BaF2晶体构成了外径25 cm,内径10 cm的球壳,覆盖了95.2%的立体角.利用GTAF在中国散裂中子源Back-n束线上,测量了197Au(n, γ)的反应截面数据.测量数据通过能量筛选、PSD方法、晶体多重性筛选进行了初步本底扣除,随后结合对natC及空样品的测量数据对本底进行了分析及扣除,获得了197Au俘获反应的产额,利用SAMMY程序拟合得到了197Au在1—100 e V的共振能量、中子共振宽度和伽马共振宽度参数.实验测量结果与ENDF/B-VIII.0数据库符合良好,其共振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原因可...  相似文献   
9.
对加速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准确分析,可有效提升加速器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而对于一些快速故障过程,必须依赖故障发生时刻存储的高度时间相关和高分辨率的数据,才能进行准确分析。设计了一种用于加速器的故障分析软件,可用于对快速故障进行可靠分析。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中进行了应用,该系统非常准确地分析了此前无法定位的大部分束流丢失过程。该故障分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应用到其它加速器装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参数的初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杰  陈永浩  张显鹏  栾广源  任杰  王琦  阮锡超  张凯  安琪  白怀勇  曹平  陈琪萍  程品晶  崔增琪  樊瑞睿  封常青  顾旻皓  郭凤琴  韩长材  韩子杰  贺国珠  何泳成  何越峰  黄翰雄  黄蔚玲  黄锡汝  季筱路  吉旭阳  江浩雨  蒋伟  敬罕涛  康玲  康明涛  兰长林  李波  李论  李强  李晓  李阳  李样  刘荣  刘树彬  刘星言  马应林  宁常军  聂阳波  齐斌斌  宋朝晖  孙虹  孙晓阳  孙志嘉  谭志新  唐洪庆  唐靖宇  王鹏程  王涛峰  王艳凤  王朝辉  王征  文杰  温中伟  吴青彪  吴晓光  吴煊  解立坤  羊奕伟  杨毅  易晗  于莉  余滔  于永积  张国辉  张旌  张林浩  张利英  张清民  张奇伟  张玉亮  张志永  赵映潭  周良  周祖英  朱丹阳  朱科军  朱鹏 《物理学报》2019,68(8):80101-080101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已于2018年5月建设完工,随后进行了试运行.其中的反角白光中子束线(Back-n)可用于中子核数据测量、中子物理研究和核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实验.本文报道对该中子束的品质参数测量实验过程以及最终实验结果.实验主要采用中子飞行时间法,利用~(235)U,~(238)U裂变室和~6Li-Si探测器测量了中子能谱和中子注量率,又利用闪烁体-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探测系统测量了中子束斑的剖面,得到了该束线的初步实验测量结果.其中白光中子的全能谱测量范围eV—100 MeV,给出了不确定度分析;给出了中子注量率两个实验厅位置的满功率值;给出了白光中子在直径60 mm情况下的全能区束斑.通过与模拟结果的比较探讨了以上结果的合理性,并提出了改进计划.这些实验结果为以后该束线的核数据测量和探测器标定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