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因型及外源因子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几种外源因子在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中的效应。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高蔗糖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频率的花药愈伤组织 ,但同时又提高了花药培养中白化苗频率。动力精 (KT)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大 ,但对绿苗分化率、绿苗产量及绿苗 /白苗 (G/ W)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随 KT浓度的增大 ,绿苗产量提高 ,绿苗分化率明显增加 ,而白苗分化率下降 ,因而 G/ W值明显增大。说明 KT主要是通过提高绿苗分化率和降低白苗分化率 ,增大 G/ W而提高花培一步成苗效率的。在与 KT的配合使用中 ,2 ,4 - D比 NAA更有利于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2.
对19个平菇菌株进行的综合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仙杂8804,Po5,付17,杂17,丰1等5个菌株是适合关中地区栽培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质量浓度大于0.5g/L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毒素的毒害作用增强,小麦花药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迅速下降,表现在降低花药反应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2个方面。同时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敏感。  相似文献   
4.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瞬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Vasil et al.(1996)利用基因枪将获得小麦对除草剂Basta具有抗性的再生植株以来,基因枪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发展很快(Altpeter et al.,1996)。在小麦基因枪转化中,优化基因枪转化因素,提高转化效率仍然是基因转化的关键问题。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金粉用量、质粒DNA浓度及轰击枪数对小麦幼胚瞬时表达的影响,通过GUS染色和细胞压片,分析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5.
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主栽品种‘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苗前除草剂(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5种苗后除草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烯草酮乳油)处理,设清水喷施(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调查秋豌豆田杂草种类,研究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探讨各除草剂对秋豌豆生育进程、形态特征、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秋豌豆田杂草共7科13种,以阔叶类杂草为主,其中阔叶杂草9种。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苗前除草剂以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2)自越冬期至开花期,各除草剂均对秋豌豆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从始荚期开始,影响不再显著。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秋豌豆根、茎、叶器官各时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的秋豌豆茎、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人工除草,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茎器官。3)除草剂对百粒重、荚长等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除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导致产量略微下降之外,其他除草剂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可使秋豌豆增产25%以上。所有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有所增加,以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处理的净收入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高。由此可见,除草剂的使用有助于种植者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各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安全性、经济效益,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和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在秋豌豆田的综合效应分别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佳。本试验条件下,针对秋豌豆田,苗前除草剂推荐使用33%二甲戊灵,苗后除草剂推荐使用12%烯草酮。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西北风沙区冬季地面裸露、风蚀严重的问题,以3种油菜类型共20个油菜品种为试材,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于油菜成熟期分析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质量、主根长、主根直径、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根尖数等根系指标及油菜根际土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旨在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品种油菜根系差异以及根系对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而为选择出根系发达的油菜类型和油菜品种增加相应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油菜、同一类型不同品种油菜间的根系指标及根际土养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1)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普遍大于芥菜型,其中甘蓝型油菜的根表面积相对芥菜型提高15.10%~94.00%;芥菜型油菜的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最大,其中芥菜型油菜平均根体积分别比白菜型、甘蓝型油菜平均根体积提高11.26%、12.39%,平均根干质量分别减少49.77%和43.14%;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的主根长和主根直径普遍大于白菜型油菜。(2)3种油菜类型根际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质量分数大体上符合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的趋势,速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3)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直径小于2mm的总根长与各养分指标呈负相关;油菜根表面积、根长、根尖数越大,养分吸收越多;芥菜型油菜主根发达,生物量大,可在土壤贫瘠、易风蚀的区域种植用于防风固土,培肥地力;甘蓝型油菜根系表面积大,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用于收获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7.
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体克2号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体克2号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体克2号对条中32号生理小种的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RAPD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在抗病亲本和抗性基因池稳定出现的特异DNA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其长度分别约为770bp和1400bp。利用Mapmaker3.0对引物S369扩增出来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该多态性差异与目的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0.4cM。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的细胞遗传学及其抗性基因的RAPD标记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WT212所携带的抗源不同于1BL/1RS易位系为基础的"洛类"抗源,而是一种来自黑麦染色体组的抗条 锈新抗源,初步断定WT212是只涉及1对染色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RAPD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在抗病亲本 和抗性基因池稳定出现的特异DNA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其长度分别约 为770和1400 bp。对引物S369扩增出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369扩 增出的特异DNA片段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9.
蔗糖、激素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6个普通小麦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激素组合以及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最适蔗糖浓度为100g/L;不同激素组合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影响,3个基因型均以W14附加1.5mg/LKT+0.5mg/L IAA激素组合的绿苗分化率最高(分别为59.09%、48%和57.14%),显著高于W14附加1.5mg/LKT及1.5mg/LKT+0.1mg/L NAA的绿苗分化率。研究还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组织的脱分化特性和再分化特性不同;同一基因型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若利用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突破传统上利用侵染后表型进行选择的方法,不受环境条件和育种材料中基因背景的影响,可对小麦种质资源及杂种后代中的抗锈病基因进行准确而快速地选择,加快育种的进程(牛永春等,1998).本实验对高抗条锈流行小种条31号、32号及水源11-6的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的RAPD分析,以期确定其抗性基因的来源、类型和差异,为抗条锈新抗源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及抗条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利用及新抗性基因的分离与转化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