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数理化   9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M(1,1)的周期修正模型及其在泉水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阐述了 GM( 1 ,1 )的残差周期修正模型 ,并将它应用于山西神头泉的流量预测中 ,建立了神头泉流量的 GM( 1 ,1 )周期修正模型 ,对其流量进行了预测 ,为神头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We have studied the interracial reactions between amorphous LaAlO3 thin films and Si substrates, using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interracial layer between LaAlO3 film and Si substrate chemical state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La 4d3/2 to Al 2p is SiLaxAlyOz. The depth distributions of La, Si and Al of the interfacial layer remains unchanged with the depth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LaAlO3 film. Moreover, the Si content, in the interracial layer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interracial layer.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Al element is not deficient in the interracial layer, as previously believed,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iLaxAlyOz interracial layer is mainly due to the diffusion of Si from the substrate during the LaAlO3 film deposition.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acial layer formation, ones can control the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to ensure the desired performances of devices using high-k oxides as gate dielectrics.  相似文献   
3.
报道Ar^q Ne(q=8,9,11,12)碰撞体系中多电子转移过程,得到了多组实验测量电荷交换截面数据,讨论入射离子电荷交换截面、反冲离子产生截面与入射离子电荷态、能量以及散射离子电荷态的关系,并且将实验结果与Ar^q Ar碰撞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修正分子库仑过垒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等电荷态离子C^q 、N^q 、O^q 、Ne^q (q=4,5,6,7)与He原子碰撞中,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的比值Ro研究了相同q入射的情况下,R与入射离子核电荷数Z的依赖关系。在统计蒸发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二维随机激光器的模式选择及阈值与饱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劲松  刘海  王春  吕健滔  樊婷  王晓东 《物理学报》2006,55(8):4123-4131
基于将Maxwell方程与四能级原子系统速率方程相结合而建立起随机激光时域理论,并利用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了二维随机介质中激光模式的输出特性与介质尺寸、外形及抽运速率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激光模式相似,随机激光模式的强度随抽运速率的变化不仅具有阈值特性,而且具有饱和特性.基于模式特性对介质及抽运参数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二维随机激光器的选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激光器的选模方式. 关键词: 随机激光器 模式选择 无序介质中的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s个几乎相等的素数的k次方和(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pθ‖k,当p=2,2|k时,γ=θ 2;其它情况时,γ=θ 1。而R=П(p-1)|kp^γ。本文在GRH(广义Riemann假设下),证明了当s=2^k 1,1≤k≤11时,任何足够大的整N≡s(modR)都可以表示为s个几乎相等的素数的k次方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2~8 MeV的Naq+、Clq+(q=2,3,4,5)轰击氦原子,对碰撞的直接多重电离过程进行研究.实验采用反冲离子-散射离子飞行时间符合技术,通过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区分不同价态反冲离子;利用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区分不同电荷态散射离子;结合CAMAC-PC多参数获取系统得到一定价态散射离子所对应的反冲离子电荷态分布谱;经分析该谱得到直接多重电离截面与直接单电离截面之比R21.讨论了R21随入射离子速度和电荷态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HBTMPTP与伯胺N1923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HBTMPTP,HL)和伯胺N1923的正己烷溶液从硫酸介质中对稀土元素(Ⅲ)的协同萃取.并以La(Ⅲ)为例,用斜率法、恒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协萃配合物的组成为(RNH3)3L2La(SO4)2,计算了协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及热力学函数,观测了协萃配合物的IR谱.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SiW10Fe2的季胺盐(Fe2POM),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Fe2POM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橙的起始浓度、催化剂添加量、不同pH值等因素对光脱色速率的影响.利用异丙醇作为·OH捕获剂,探讨了甲基橙在Fe2POM-H2O2体系中的光化学脱色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体系在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高的光脱色活性,40—160mg/L初始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橙的脱色速率随初始浓度降低而升高,脱色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各体系的光脱色活性依次为:Fe2POM-H2O2单纯的Fe2POM>单纯的光照.  相似文献   
10.
前文报导振动子方波极谱仪的线路和基本性能,并指出该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分辨能力均较好,除适用于分析工作外,由于仪器构造简单,方波电压可准确测量,测得的极谱电流真实性较好,适用于方波极谱理论的研究. Barker等在一九五八年曾提出方波极谱的理论,其可逆波方程式适用于电子管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