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42例垂体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由于手术路径有一定的倾斜性,应根据冠状MRI,选择肿瘤主要延伸方向的对侧鼻孔入路。结果36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30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其中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该入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显露较局限,应根据冠状MRI选择肿瘤延伸方向的对侧鼻孔入路,以避免因显露不充分而影响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急性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DSA和/或CTA脑血管造影。采用翼点入路,由近向远侧解剖外侧裂,显露载瘤动脉,并常规行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完成脑动脉瘤的分离和夹闭。如果存在脑内血肿,则首先完成大部分血肿清除,待脑压下降后再进入外侧裂完成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及留存肢体偏瘫,1例发生脑积水,行V-P分流术;2例发生癫痫,药物控制良好。结论 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实施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是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积水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报告3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医教协同、院校合作培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院校双方达成共识,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完善。结果: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升。结论:医教协同、院校深入合作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使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3D-CT进行手术前榆查的经验。方法对1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进了DSA和3D—CTA的检查,15例均存全身麻醉下接受了于术治疗,其中开颅动脉瘤显微夹闭10例,经股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5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为宽颈7例,2例为前交通动脉膨大,瘤体为多极(分叶)4例,动脉瘤不仅局限于前交通。波及大脑前动脉A2段2例。15例患者治疗后无一例死亡,11例恢复良好,2例偏瘫,2例轻度智能障碍。结论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关系复杂。常规DSA检查如果小能很好地了解动脉瘤及周围关系,CTA检查可成为重要的补充,两者结合使用可指导手术或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为手术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是前交通动脉手术前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护理。方法:通过个案护理,针对疾病特点,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细致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论:通过该病例的护理,我们认识到针对疾病特点,通过个案护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量化对照研究不同类型乙状窦前经岩骨入路对岩斜区的暴露范围,为临床手术的入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例(14侧)尸头进行迷路后、经迷路和经耳蜗入路的手术模拟操作,运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各入路的岩斜区暴露范围进行量化比较。同时对各入路可能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进行观察。结果经迷路后入路能保留面听神经功能,但对岩斜区的显露范围较小,明显小于经迷路入路和经耳蜗入路。后两者的显露范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可能引起面神经功能损害和听力丧失。结论经岩骨入路可获得良好的岩斜区显露,但手术创伤大,应谨慎选择。经迷路入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显露,但直接损害听力,只适用于术前听力已经丧失的病人。经耳蜗入路手术创伤太大,一般没有必要。对于手术前存在听力的病人,迷路后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气管内吸引术(ETS)对急性期内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4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因病情需要均接受药物镇静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观察并记录ETS前后病人ICP、MAP、CPP、PbtO2、血气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接受156次ETS,其中59次ETS中病人因为未达到完全的药物镇静状态而出现呛咳、躁动等反应,另外97次ETS中病人均保持完全镇静状态。与ETS前相比,ETS中呈完全镇静状态的病人和未完全镇静的病人ICP变化值分别为(2.2±3.9)mmHg和(12.3±4.5)mmHg(P〈0.01),CPP变化值分别为(6.3±7.1)mmHg和(-5.5±8.0)mmHg(P〈0.01),PbtO2变化值分别为(2.3±2.4)mmHg和(-4.2±3.3)mmHg(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行ETS时,因镇静深度不够而呈现呛咳、躁动者,可发生明显的脑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的继发性损伤,因此让病人处于完全镇静状态后再行ETS可以有效避免ET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分析543例颅脑损伤术后并颅内出血的原因,认为训止血不彻底、颅内压未矛头 颅、颅内压减你与机械填塞作用消除等原因之外,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有关,并提高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