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医院门诊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1次/d,疼痛者给予非甾体药物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口服。疗程均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NRS法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利用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大粗隆骨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钙素(BGP),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GP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股骨大粗隆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主要症状的NRS评分为(1.8±0.3)均低于对照组的(4.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含量,升高雌二醇,降低骨钙素,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6例溶骨性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切取转移灶进行细胞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骨转移瘤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2,4,8μg/L)的伊班膦酸钠,对照组加入同等质量分数的0.9%Na Cl,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差异及细胞对骨磨片的作用,并进行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实验组细胞数明显减少,形态变化明显,骨磨片上骨吸收陷窝形成减慢,数量减少;实验组随时间递增和浓度梯度递减,其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高;各浓度组处理小细胞肺癌细胞48 h后均使Bcl-2蛋白表达FI≤1.0(即阴性表达),随着作用剂量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相对含量逐渐降低。结论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伊班膦酸钠均能够抑制转移性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调控Bcl-2蛋白的表达,并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经关节突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后路经关节突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及Otani评分系统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7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0.5 mL;术中3例患者因硬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给予缝合及修补后愈合。JOA评分由术前的(6.3±2.0)分,恢复为术后3个月的(9.2±2.8)分以及末次随访时的(9.6±3.1)分,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0%;术后随访15~3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脊柱不稳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Otanni评分获优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5%。结论后路经关节突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作为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在脊髓获得充分减压的同时能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血管瘤可栓塞瘤体,增加椎体强度,并具有止痛作用.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症状性颈、胸、腰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症状性单椎体血管瘤患者,其中颈椎3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均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后摄X射线片观察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评分评定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损伤.术中共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不适症状.25例患者均获随访10-26个月,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手术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血管瘤无复发.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作为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理想方法,具有微创、低风险、易恢复、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但对于椎体皮质有破坏者,需注意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别应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3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34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为(63.2±15.1)min,后路组为(113.8±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69,P=0.001);前路组出血量为(116.3±18.9)ml,后路组为(236.3±41.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37,P=0.001).前路组JOA评分由术前的(6.9±1.6)分恢复至术后2周时的(9.6±1.9)分、术后3个月时的(11.7±2.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5±3.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3.759,P<0.05;F组内=5.213,P<0.05;F交互=6.769,P<0.05);后路组JOA评分由术前的(6.7±1.5)分恢复至术后2周时的(8.7±1.8)分、术后3个月时的(10.9±2.5)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1 ±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时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发生喉返神经牵拉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后路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液化坏死1例,硬膜外血肿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 前路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术前应根据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合理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骨密骨方对卵巢去势(OVX)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矿物质密度、I型胶原N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原交联及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60只,手术摘取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建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只:OVX组、OVX给予生骨密骨方(OVX+TCM)组、OVX给予雌二醇(OVX+E2)组。术后35 d起分别进行药物干预,12周后测定比较各组以下变化:利用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BMD),检测血清标志物如AKP、BGP、骨原交联、PINP,比较3组之间结果。结果:治疗后,OVX+TCM组与OVX+E2组腰椎BMD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OVX组腰椎BMD均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手术前3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OVX+E2组及OVX+TCM组BGP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而血清骨原交联、PINP、及AKP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但OVX+TCM组及OVX+E2组PINP、AKP、BGP及骨原交联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骨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OP)效果显著,且生骨密骨方可通过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增加BMD,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_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_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雌二醇( E2)、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 SD 大鼠45只,采用卵巢去势法复制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雌二醇组与中药组各15只。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灌胃;中药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汤灌胃,将补肾活血方煎煮、过滤、蒸发、浓缩,最终溶液浓度0.25g/ ml,生药含量8.0g/ ml,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动物等效药量,予以生药25g·kg -1·d -1灌胃;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杀死大鼠,手术摘取子宫称湿重,计算子宫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 E2、IL-6、TNF-α、IGF-1水平,比较3组水平差异。结果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雌二醇组子宫指数为(112.76±23.75)与中药组的(115.98±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雌二醇组高于对照组的(85.47±1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中药组、雌二醇组 E2、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与雌二醇组比较血清中 E2、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中药组、雌二醇组 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与雌二醇组血清中 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能够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 E2、IGF-1水平,降低血清中 IL-6及 TNF-α水平,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