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医疗绩效评价水平、提升医院的内涵质量和医疗服务效率,上海市肺科医院利用CMI工具在学科绩效建设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方法:以上海市肺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胸外科住院患者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临床路径与DRGs大数据支持下的以CMI为核心的学科绩效评价模式。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该院胸外科平均CMI值由上年同期的基准值1.00升高至1.06(增加6%),单病种均次费用下降,所有医疗组的校正平均住院天数均降低。结论:以CMI为核心的学科绩效评价模式,能够在保证医疗内涵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提高疑难危重患者收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控制费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皮肤缺损19例,术前借助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明确第一跖背动脉在趾蹼皮肤的穿出点后,设计的改良皮瓣介于传统足背皮瓣与第一趾蹼皮瓣之间,手术时由远向近切取,掀起皮瓣远端直视下沿血管蒂深面往上游离皮瓣,皮瓣游离后根据受区需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修薄,切取皮瓣面积为3.4 cm ×2.3 cm ~8.0 cm ×3.0 cm. 结果 19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美观,两点辨别觉2~6 mm,感觉功能恢复至S33例,S3+ 9例,S47例. 结论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的组织结构与拇、示指相似,修复后外形、功能恢复好,游离移植避免了局部带蒂皮瓣修复对伤手造成二次伤害,有效地保护了伤手的美观,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1860株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中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性。方法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1860例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复治组)分离菌株,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另选300例同期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初治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复治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对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卷曲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男性耐多药比率为24.0%(357/1489),广泛耐药比率为9.8%(146/1489);女性分别为34.2%(127/371),19.7%(7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治组耐多药比率为26.0%(484/1860),广泛耐药比率为11.8%(219/1860);初治组分别为11.3%(34/300)和7.0%(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治组耐单药比率为20.0%(372/1860),初治组为41.0%(12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率高,且女性患者耐药发生率高于男性;提示有必要加强老年复治肺结核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缺损的修复重建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关节作为负重关节,在行走、站立、跑跳等活动中,均承受很大的负荷,因此踝关节损伤后,其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5月~2002年4月,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复合皮瓣游离后修复内踝缺损和游离腓骨头修复外踝缺损,并重建踝关节结构和功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种足内侧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组)与?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蒂组)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10月,采用隐神经组皮瓣和穿支蒂组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各16例、20例,对两组移植皮瓣术后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肿胀消退、感觉恢复等分析对比。[结果]隐神经组皮瓣淤血8例,表浅及以上坏死6例,Ⅱ期愈合6例;穿支蒂组皮瓣淤血2例,表浅坏死1例,Ⅱ期愈合1例。随访7月~19个月,平均12个月,负重后皮瓣均不同程度肿胀,隐神经组平均1.6个月消肿,穿支蒂组平均0.8个月消肿;感觉恢复:隐神经组S1 2例,S2 5例,S3 4例,S3+3例,S4 2例;穿支蒂组S2 1例,S3 3例,S3+7例,S4 9例。从皮瓣淤血、坏死、愈合、负重后消肿情况及感觉恢复等方面对比穿支蒂组优于隐神经组(P<0.05)。[结论]?母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缺损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修复质量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血管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0年3月,收治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压榨伤12例。缺损部位:趾5例,前足跖侧8例、背侧3例。新鲜创面12例,陈旧创面4例。创面范围为5.0 cm×3.5 cm~10.0 cm×6.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8 cm×6 cm~12 cm×7 cm、以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为血管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d1例皮瓣出现远端浅表坏死,经换药1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感觉功能恢复至S1 1例,S2 3例,S3 12例;两点辨别觉2~4 mm,平均2.6 mm。足趾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 趾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为多源性供血,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术后外形良好,可恢复受区感觉,是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善豪 《吉林医学》2012,(35):7754-7756
<正>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一组症候群。现如今随着医疗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对于CT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更加进一步的完善,特做一小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3月收治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及多处骨折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7-46岁。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5例患者随访8~44个月,平均13.5个月,优2例,良2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是复杂而严重的损伤,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并根据两处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次序及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年龄与并发症对老年(年龄≥70岁)晚期(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的行为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较好(PS≤1)且接受化疗的127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根据年龄和合并症将患者分为:70~74岁组和≥75岁组以及无(0)、轻度(1~2)和重度(≥3)组,分析其与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生存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70~74岁组患者中较多接受联合顺铂的治疗(51.2%),而≥75岁组接受联合顺铂治疗的比例仅为20.6%(P=0.003)。重度组患者接受姑息放疗的比例37.0%,显著高于无和轻度组的21.7%和11.7%(P=0.014)。但不同组患者在性别、病理类型、疾病分期以及是否进行二线化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生存时间上,70~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41.4%和35.3%(log-rank,P=0.319);不同并发症由无到重度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3.5%、41.3%和20.8%(log-rank,P=0.07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轻度并发症并不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仅重度并发症才是增加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对危险度(95%可信区间):2.09(1.06~4.15)、2.56(1.18~5.76);P=0.034、0.023。结论:不同年龄和并发症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重度并发症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