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治疗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2017年安徽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行放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营养干预组(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主观整体评估(PG-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等客观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放疗前两组年龄、性别、BMI、ALB、PLT、临床分期等具有可比性(P>0.05);营养干预组放疗后BMI较放疗前改善(21.52±2.67、21.13±2.73,P=0.000);干预组放疗后PG-SGA评分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00);常规组放疗后BMI、HB、ALB、PLT、WBC水平较放疗前明显下降,且PG-SGA评分较放疗前更差(P<0.05);此外,干预组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4.34%∶8.68%,P=0.000)。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营养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及3.0T MRI在食管癌IMRT计划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本院放疗科首次确诊并行根治性IMRT的食管癌患者35例,分别在CT及MRI T2WI与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靶区,以相同处方剂量和OAR限制剂量分别制定计划,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体积、处方剂量及OAR受量差异。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2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及计划参数均达到了临床处方剂量要求。基于3.0T MRI计划的病灶长度、VGTV和VPTV均小于CT计划(P=0.00、0.03、0.03)。2种计划的PGTV、PTV-PGTV的D2%、D98%、D50%、H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3.0T MRI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CT计划(P=0.00),双肺实际受量亦与CT计划相近(P均>0.05)。2种计划的脊髓最大耐受量及心脏耐受量相近(P均>0.05)。结论 基于CT及3.0T MRI计划所勾画的靶区及参数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基于3.0T MRI计划的靶区体积更小,可能会使部分OAR潜在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HPV与p53、Rb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Rb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HPV的感染情况并分型。SPSS 17.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乳腺癌标本中,p53、Rb、HPV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87.50%、7.29%,p53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P<0.05),p53、Rb表达与HPV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26,P=0.59)。p53、Rb及HPV的表达与预后无相关性(P=0.628,P=0.084,P=0.699)。结论:HPV与p53、Rb的表达在乳腺癌中无明显相关性,p53高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观察美菲膜预防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选择120 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VMAT)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美菲膜组、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皮肤损伤级别及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美菲膜组在不同照射剂量时皮损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美菲膜组与比亚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后,美菲膜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级别低于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菲膜组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轻于比亚芬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亚芬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美菲膜延缓了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出现时间,明显降低了皮肤损伤级别,减轻了患者照射野皮肤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各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本院情况,抽取109例单纯胆道结石病例的术前超声与MRI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胆道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9例胆道系统结石病例中,术中所见24例为胆囊结石,32例为胆总管结石,7例为肝内胆管结石,46例有两个部位以上的结石同时存在。MRI和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63%、99.17%、92.98%,94.01%、95.09%和94.73%;MRI和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67%、97.33%、94.52%,76.44%、77.86%和76.71%;MRI 和超声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42%、84.82%、85.71%,75.31%、75.91%和75.00%。结论诊断胆道结石时,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与MRI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率,后者多序列多方向的成像能力可补充超声不足。在MRI与磁共振胰胆成像(MRCP)的各成像序列中,以T2WI、FIESTA冠位及MRCP原始图像结合观察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HuR基因上调对于食管鳞癌细胞Kyse45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慢病毒上调Kyse450细胞HuR基因,同时选取X射线6Gy照射剂量作为干预条件。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技术分别检测Kyse450转染后的蛋白和RNA表达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速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CCK8试验显示HuR基因上调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放射后这种增强趋势更加明显;平板克隆试验显示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都随之降低,但是过表达组的克隆形成数多于对照组;伤口愈合试验以及Transwell试验表明过表达组的伤口愈合速率和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放射治疗后这种差异更显著;Western blot显示放射治疗后24h过表达组细胞内MMP9、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HuR上调会增强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克隆、迁移能力,降低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综合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07-2010-07收治的63例韦氏环NHL所有病例,用Kaplan-Meier计算其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死亡20倒,3、5年OS分别为76.1%和64.4%.3、5年DFS分别为69.0%和61.6%.原发灶放射治疗剂量<40、40~50 及>50 Gy的5年OS分别为48.6%,73.7%和48.2%,x2=3.766,P=0.152.放疗前给予≥3个周期的化疗组及<3个周期的化疗组5年OS分别为71.3%和58.5%·x2=0.797,P=0.3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与国际预后指数(IPI)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韦氏环NHL患者宜采取综合治疗模式.近期疗效与IPI可作为韦氏环NHL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食管多原发癌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该院行综合治疗的23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率为100%,18人随访满2年。全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7.9%,39.6%,26.4%,生存率分别为83.2%,56.0%,33.6%,中位生存期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长度和照射方式(同野照射与分隔野照射)为预后影响因素(χ2=8.385、6.489,P=0.015、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方式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917,P=0.009)。结论食管多原发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综合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