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杨清宇  郝睿 《物理通报》2021,(3):120-124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电磁振荡”为例,进行可视化实验设计.在实物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磁振荡实验进行仿真,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可以方便快捷地观察不同组合模式下的实验结果,实现实验的课堂可视化.运用不同手段,不仅可以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应对部分学校实验仪器不足,以及线上教学中缺乏教具无法展示实验过程等所引发的相关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组织和评价形式单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课堂效能较低”等问题,实施多元融合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对分课堂主张教师精讲、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沟通协作能力;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入演示实验,结合实验现象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本质;开展项目式教学,营造科研情境,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加强过程性考核,形成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合理量规;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效能.该教学模式落实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内涵发展和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112个柑桔进行无损检测,运用主成分正交信号校正、加强正交信号校正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方法分别建立柑桔酸度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EOSC方法能够使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能够防止对数据造成过度校正。EOSC柑桔酸度模型校正集相关系数Rc=0.888 0,预测集相关系数Rp=0.885 6,RMSEP=0.081 65。研究结果表明EOSC预处理方法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柑桔样本的酸度测定。  相似文献   
4.
固液两相流中微对流强化的机理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分散型固液两相混合物层流管流中非均匀剪切力场导致的微对流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导热系数增强效应作了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除速度分布、颗粒浓度和粒径以外,还存在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壁面热流方向、颗粒表面性质及其与载流介质间的相容性等多个影响因素.模拟计算表明,由微对流导致的对流换热强化与流体在管壁面上的表观导热系数强化具有相同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在教学电学知识时,无法让学生形象地体验到电学概念.依托创新实验教具开展的教学不仅可以起到化抽象理论为形象认知的作用,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本文设计了"静电跑道"与"悬浮静电泡"课堂教具,并对教具的原理、制作、使用过程与课堂应用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教师建构探究型课堂,进而起到通过实验现象解释内化知识要点、依托原理分析渗透物理核心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酸是制备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的主要单体。利用秸秆等原生生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催化转化制备乳酸对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利用同位素核磁和质谱详细探究了不同Lewis酸(Y3+,Sc3+,Al3+)催化纤维素制乳酸的反应选择性和机理。发现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的过程是决定纤维素制乳酸多步串联反应最终选择性的关键步骤,并明确了1, 3-二羟基丙酮生成乳酸经历了烯醇互变异构过程而非经典的1, 2-shift机理。  相似文献   
7.
朱巧萍  张轶炳  霍杰  郝睿 《物理通报》2017,36(10):23-30
过程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 动态调整教与学的策略的一种评价方法, 大学 物理课程班额大、 课时少, 很难用传统测试手段实现这一功能,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 课堂应答系统”及“ 网络作 业系统”使得在大班额环境下实现过程性评价成为可能, 实时反馈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诊断教与学的效果, 及 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化相变悬浮液层流传热强化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胶囊相变悬浮液管内层流恒热流对流换热的数学建模和模拟计算,获得在恒热流加热边界条件下,不同参数匹配时相变糊状区的确切范围以及固液相变两条相界面的数值结果。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悬浮型固液两相流传热特性的诸多参数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定量分析,这些参数包括固相体积浓度、斯蒂芬(Ste)数、粒径比、无量纲相变温度区间宽度以及无量纲过冷度等。分析和模拟计算的结果显示微胶囊浓度和斯蒂芬数对管内层流传热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