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数理化   5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焙烧气氛对氧化锆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俊  冯兆池  张静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2003,24(11):861-866
 以紫外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气氛中氧化锆样品的表面晶相结构及其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有氧气氛中焙烧的氧化锆样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在惰性气氛中焙烧可以有效地稳定样品体相和表面的四方相结构.在缺氧气氛中焙烧的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后,表面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其体相仍为四方相结构,这表明四方相氧化锆在样品表面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CaF_2在熔化以前为超离子导体相。一些实验和理论的研究表明,在超离子导体相中,Ca~(2+)仍维持原有的面心立方骨架,而F~-则在Ca~(2+)骨架中运动。早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a~(2+)的均方根位移仅约0.3A,而F~-的扩散系数可达2.6×10~(-5)cm·s~(-1),已是熔盐扩散系数量级。近年来的中子散射实验表明在扩散离子和近邻离子间存在着某种动力学相关。为解释这些事实,新近Gillan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扩散离子伴随着F~-亚晶格变形,而Kaneko和Ued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则表明扩散离子伴随着近邻离子在同一运动方向的相关运动。进一步的研究尚待进行。八十年代初,Nelson等人提出了描述晶体、非晶和液态中键取向的键球谐函数方法。  相似文献   
3.
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合成低碳醇用Cu/Mn/Ni/ZrO2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焙烧,低温下反应液相产物的分布符合S-F方程;反应温度升高时,液相产物中主要是甲醇和异丁醇;在高温下焙烧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较低,但即使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异丁醇在液相高级醇(C2+OH)中也是主要的产物.结合其他的一些反应结果与XRD,BET,TPR及EXAFS等表征结果,认为焙烧温度使催化剂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催化剂对合成低碳醇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冷冻甲醇提取,C_(18)色谱柱和HILIC色谱柱分别分离黑鲷脾脏中的内源性代谢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差异,揭示了低聚硒化氨基多糖调节黑鲷免疫功能的潜在机制。采用XCMS~(plus)软件结合高分辨二级质谱数据库处理质谱原始数据,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 4.0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的36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可通过9条代谢通路增强黑鲷的免疫机能。该研究结果为阐明低聚硒化氨基多糖的免疫增强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孙润广  张静 《化学学报》2007,65(3):246-252
用磷脂酰乙醇胺(DEPE)、鞘磷脂(Sphingomyeline, Sph)、神经节苷脂(Gm1)和胆固醇(Chol)模拟了生物膜超分子体系液晶态结构, 通过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D)对混合脂体系液晶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鉴定出了两种立方相: 即Im3m(Q229)和Pn3m(Q224)结构. 实验发现, 鞘磷脂的含量对DEPE膜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鞘磷脂浓度的增加, 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发生了由Im3m(Q229)到Pn3m(Q224)的变化. 神经节苷脂(Gm1)的含量对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神经节苷脂(Gm1)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混合脂体系的液晶态结构发生了从Im3m(Q229)到Pn3m(Q224) 的变化. 当DEPE-Shp-Gm1超分子聚集体中含有胆固醇时, 胆固醇的极性头部(—OH)与磷脂酰乙醇胺(DEPE)、鞘磷脂(Shp)、神经节苷脂(Gm1)的极性头部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液晶态立方相Im3m(Q229)结构, 再通过疏水/亲水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Pn3m (Q224)结构.  相似文献   
7.
郭倩玲  马淑兰  朱文祥  刘迎春  张静 《中国化学》2005,23(10):1387-1390
The X-ray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was reported for a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a tetraanionic ligand of p-tert-butylsulfonylcalix[4]arene [Cu2L(CH3OH)6]·4CH3OH (H4L=p-tert-butylsuffonylcalix[4]arene). The complex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with a = 1.2303(3) nm, b = 1.2377(3) nm, c = 1.3110(3) nm, a =66.862(4)°, β= 67.206(4)°, γ=61.711(3)°, Z= 1, V= 1.5659(7) nm^3, Dc= 1.371 g/cm^3, F(000) = 682,μ(Mo Kα) = 0.883 mm^-1, R1 =0.0325, wR2=0.0870. In this complex, the calix[4]arene acts as a bis-tridentate chelating ligand with the 1,2-alternate conformation.  相似文献   
8.
侯明  张静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38-238
探讨了荧光红与曙红Y之间的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Cu(Ⅱ)-荧光红-曙红Y-邻菲罗啉能量转移荧光猝灭体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分析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λex/λem=404.7 nm/545 nm,乳化剂0P存在下,荧光红的荧光光谱(λem=524 nm)和曙红Y的吸收光谱(λmax=520 nm)能有效重叠.当荧光红和曙红Y单独存在时,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24 nm和545 nm;当荧光红和曙红Y同时存在时,曙红Y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但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可见,荧光红和曙红Y分别作为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发生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光谱灵敏度增大.在pH 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加入荧光红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大大增加.利用荧光红-曙红Y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提高了测定铜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107.7%.方法已应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醇修饰LiAlH4不对称还原α—亚胺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刘晖 《化学通报》1997,(10):46-47,50
以手性醇修饰LiAlH4不对称还原α-亚胺酮张静刘晖*王东眭秀楣(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100080*北京大学化学系100871)不对称还原羰基合成光活性的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α-不饱和酮,如:α-酮酯,α-烯基酮的不对称还原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刘迎春  马淑兰  张静  朱文祥  许妙琼 《化学学报》2005,63(15):1397-1401
合成了锌与配体N,N"-二(N-对羧基苯基胺甲酰甲基)-N,N',N"-三乙酸二乙三胺的配合物ZnH3L·4H2O(H5L= C28H33N5O12),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 (?)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42(2)nm,b=1.0837(3)nm,c=1.9082(6)nm,α=104.052(5)°,β=94.624(5)°,γ= 93.093(5)°,Z=2.结构由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1=0.0547,wR2=0.1306.锌与配体的一个酰胺氧原子、两个亚胺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