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位改变对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位改变对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组(L-DLT组)及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组(R—DLT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确定导管位置。病人体位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后,用听诊法和FOB再次检查、确定导管位置。记录结果和DLT深度。结果 与平卧位相比,L-DLT组的DLT深度均变浅(P〈0.05);R-DLT组的置入深度变化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变浅(P〈0.05)。体位改变后,听诊法判断DLT位置不满意的13例,其中L-DLT组为5例(10%),R-DLT组为8例(16%)。FOB检查导管位移32例,其中L-DLT组管端位移12例(24%),包括严重位移3例(6%);R—DLT组管端位移20例(40%),包括严重位移7例(14%)。位移率和严重位移率R-DLT组均高于L-DLT组(P〈0.05)。结论 体位改变对DLT位置有较大影响。FOB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听诊法。  相似文献   
2.
乌梅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峰  戚宝婵  李杰胜 《中成药》2003,25(7):574-575
目的 :测定乌梅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him—packCLS ODS ,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 (85∶15∶0 .0 4∶0 .0 2 ) ,流速 0 .8mL·min-1,检测波长为 2 0 4nm。结果 :齐墩果酸在 0 .886 4~4 .4 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7.0 3% ,RSD =0 .2 5 % (n =5 )。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乌梅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全凭静脉麻醉下分期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男性尘肺患者,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施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术中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脉搏氧饱和度(SPO2)、桡动脉有创动脉压、潮气量、气道峰压、通气侧肺呼吸音,灌洗前10 min、灌洗结束前10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min后测血气分析、电解质(K 、Na 、Cl-)和中心静脉压(CVP),并于灌洗前及灌洗后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35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灌洗前10 min、灌洗结束前10 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 min后有创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电解质等指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灌洗结束前10 min所测的CVP值与灌洗前10 min和灌洗结束拔管30 min时的CVP值改变差异有显著性,但后两者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灌洗前后肺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双腔管移位2例,灌洗液溢漏2例.结论: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分期实施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对尘肺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i-Tamemory allous stent,简称Ni-Ti支架)气管内植入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气管外科技术,它能有效解除由于各种良、恶性疾病所引起的局限性气管狭窄症状。但其麻醉处理较为复杂。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8月间的32例Ni-Ti支架植入手术,旨在对其麻醉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不同自控镇痛方法用于普胸外科术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控静脉镇痛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普胸外科术后的效果,本文进行了如下观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无明显心血管、肝、肾、消化道疾病的普胸外科手术后自控镇痛患者240例并分为两组,其中PCEA和PCIA各120例,均接受过细致耐心的关于镇痛泵的术前宣教,于术后每天的固定时间,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尿储留等)的影响及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作详细记录,经统一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入选病例均术前留置导尿管。1.2镇痛方法均选择持续给药+PCA,PCIA组用药:芬太尼1.5~2.0 mg,雷赛隆6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间歇正压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状态下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时的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均显著增加(P〈0.05);每分钟通气量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状态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较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应参数值显著降低,心输出量、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道压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峰压、氧利用率较间歇正压通气显著降低;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气压伤发生。  相似文献   
7.
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后,由双肺通气(TLV)改为单肺通气(OLV)时气道压力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DLT位置的意义。方法:造反纤支镜检查阴性、痰量较少、肺功能正常的肺手术病人35例,依次行TLV和OLV(非手术侧),并记录气道峰压、平台压,再行纤支镜检查。结果:(1)由TLV改为OLV后,DLT位置异常(10例)和正常时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增加74%、67%和52%、45%;(2  相似文献   
8.
不同镇痛方法对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持续硬膜外与持续静脉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5例择期行肺手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N组 )、硬膜外镇痛组 (E组 )及静脉镇痛组 ( 组 ) ,分别于麻醉前、后 1h、2 4 h、4 8h、72 h抽血 ,抗凝处理后立即送检 ,测定 CD 3、CD4 、CD8 ,并计算 CD4 /CD8 比值。结果  T细胞亚群、CD 4/CD 8比值均明显下降 (P<0 .0 5 ) ,但 E组恢复较 组快 (P<0 .0 5 )。结论 两种镇痛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与静脉镇痛相比 ,硬膜外镇痛可有效减轻围术期的免疫抑制 ,有利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对犬呼吸及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对犬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1只,全麻后进行机械通气,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自主呼吸,BIPAP和间歇正压通气三种状态下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VE相同时,BIPAP的Ppeak,MPaw,QS/AT,VO2,VOW/DO2均显著低于IPPV时相应参数值,CO则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消除自主呼吸前、后,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心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ARDS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BIPAP(包括用肌松药消除自主呼吸前、后)等3种状态下呼吸、循环及血气的变化。结果:在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通气状态下犬的PaO2、CO、DO2、CL均显著高于消除自主呼吸后相应参数值,VO2/DO2、Qs/Qt、VD/VT、RL则显著降低(P<0.05);和基础值相比,BIPAP通气时的PaQ2、DO2、RL均显著增加(P<0.05),而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的CL、CO显著增加;Qs/Qt、VD/VT VO2/DO2显著降低;消除自主呼吸后,其Qs/Qt、VD/VT、RL、PVR显著增加,CD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消除自主呼吸后相比,保留自主呼吸时,BIPAP能明显改善ARDS模型犬氧合状态和通气血流分布,对循环亦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是较为理想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