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该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医疗花费巨大。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是腰椎融合术,但术后由于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丢失以及融合时造成的局部结构损伤,可导致相邻上下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产生椎间盘源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2.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每年不足百万分之一,在所有椎间盘突出症中约占0.25%。0.75%,近年来,随着对本病成像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m)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率临床报道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此进程可以引起一些轻微或自限性症状。目前认为脊柱疼痛多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脊柱椎间融合术和椎间盘置换髓核成形术等。但目前几乎所有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 9月 ~2003年 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 83例,随访患者 81例,年龄(55. 25±19. 21)岁,随访时间 (1. 68±0. 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术后采用Stauffer 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 87%与 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87. 81%与62. 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 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 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脊柱侧凸采用脊柱矫形内同定融合手术疗效肯定.但对儿童脊柱侧凸患者在手术矫形时需要考虑到术后脊柱继续生长的问题。Dimeglio等对一位5岁时行脊柱融合的脊柱侧凸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术后患者脊柱高度丢失累计高达12.5cm,其中胸椎丢失7,8cm.腰椎丢失约为4.7cm.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手术矫形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变性疾病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人工间盘置换技术在内的脊柱运动节段保留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研究者对应用运动节段保留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和比较。Zigler等[Spine J,2007,6(5):S5-S6]比较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上的临床疗效差异,随访2—3年,结果显示人工间盘置换术在术后早期(3个月内)可很好地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评价原切口病灶清除术在此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治疗16例确诊为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6例采用保守治疗,10例采用原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6例患者,病程迁延,(12.0±4.1)周方基本恢复.而采用原切口病灶清除术1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0±1.4)周基本恢复日常生活.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抽搐在术后1周内即可出现,可认为它是椎间隙感染的征兆.MRI在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经原切口早期行病灶清除术在治疗椎间隙感染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采用后路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伴胸椎后凸畸形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32岁,平均25.42岁.后凸畸形的顶点部位主要分布在胸腰椎区域,分布于胸腰椎者有7例,分布于腰椎者有5例.采用后路经关节突多节段截骨术进行手术治疗,截骨平面2~4个,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矫形效果、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比较手术前后矫形效果的差异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后无感染、死亡病例发生;术中硬膜撕裂1例,椎弓根骨折1例,术后下肢一过性感觉减退1例.术后平均矫正25°.随访时间1.25~6年,平均3.5年.矫正度数丢失平均为7.2°,但是所有患者都达到了骨性融合.所有病例中有1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是96.7%.结论 后路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中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牵引、内外旋转、问号法等对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复位效果有限,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很多时候不得不改行切开复位,增加了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