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2年以来,在毗邻澳门、香港的沿海地区,发现马尾松林遭受松突圆蚧为害。据1983年~1984年由广东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性多次调查证实,该虫已发生于珠海、斗门、中山、深圳、宝安、惠东、惠阳、东莞、新会、博罗、海丰、台山和惠州等县(市),受害面积261万多亩。其中52.2万亩已连片枯死或濒于死亡。目前灾情还在继续扩展蔓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日本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于1965年首次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杨明山发现。1980年日本蚧虫  相似文献   
2.
1974年,阳江林场大面积引种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var handurensis)。全阳江林场共种植一万多亩,仅田畔分场就引种八千多亩。然而由于缺乏菌根等原因,在栽植后数月之内,便陆续死亡,不到一年的时光,全部死亡。罗琴分场亦种有二百多亩,由于苗木茁壮,自然感染大量的彩色豆马勃菌根真菌,成活率达97.4%。1975年5月初,保存率仍有94%,5月底以后,由于高温高湿,开始感染叶枯病。死亡日渐增多,该年底,保存率只有53%,1976年4月后降到45%。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近年在广东省新出现的松树害虫,为害马尾松、黑松、加勒比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属树种。该虫生活隐蔽,多寄生于针叶基部叶鞘内,将口针插入叶部维管束吸取液汁或直接吸取细胞液,导致针叶萎黄,林木生长衰退和枯死。据广东省林业厅1984年调查,在珠海、深圳、中山、惠阳、斗门和东莞等12个沿海县、市的松林受松突圆蚧为害面积达257万亩,其中142万亩严重受害。湿地松为南方大面积引种的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抗逆性强等特点称著,深受群众喜爱。我省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种植湿地松达300多万亩,成为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空间分布型是指一种昆虫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分布结构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结果。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为确定抽样技术、取样数量提供理论依据。对害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对策的抉择均有指导意义。为了研究松突圆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工作中能够采取较合理的取样方法和取样数量。我们运用几种聚集度指标法和比较频次  相似文献   
5.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松树的一种严重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松针基部吸取汁液而造成为害。目前其分布仅限于日本的冲绳、台湾、香港、澳门和广东。广东于1982年首次发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的珠海、斗门、台山、中山、新会、番禺、博罗、东莞、宝安、深圳、惠阳、惠州、惠东、紫金、海丰、增城等19个县市。至1986年9月发生面积已达471万亩,其中严重受害121万亩,且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寻找抗虫树种,制订防治措施和给造林更新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以来,我们对15种松树进行了接虫观察试验。现将3年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