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大小、初次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41例滑膜肉瘤病人肿瘤的大小、初次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随访 2 3~ 198个月 ,平均 73个月。结果 :肿瘤直径 <5cm者与肿瘤直径 >5cm者的5、 10年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均有显著差异。肿瘤直径 >5cm的滑膜肉瘤病人 ,单纯手术切除与手术加放化疗后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 ;复发率、转移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 1)肿瘤大小是影响滑膜肉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直径小于 5cm的预后好 ,肿瘤愈大 ,预后愈差。 ( 2 )初次治疗方法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准减压、固定、融合治疗伴腰椎不稳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8-01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不稳患者的资料,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情况,Cobb角、腰椎前凸角评估矫形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前;末次随访VAS平均低于术前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5);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5);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5)。结论精准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既改善了神经刺激症状,又消除了椎间不稳定,是治疗伴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A组为后路治疗组,B组为前路治疗组。手术前后及随访阶段均以骨折椎体为中心摄正、侧位X线片。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有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的差异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前路治疗组与后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B组相对于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部分切除减压单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是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背景:“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以克服传统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后“空壳样”椎体这一缺点,弥补传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不足,并对伤椎本身畸形有不同程度的矫正作用,恢复其承载能力及维持其稳定性。但二者疗效那个更好呢? 目的:比较“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老年胸腰椎骨质压缩骨折分别采用“支柱块”植入治疗18例,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76例,对手术时间、失血量、24 h目测类比评分、7 d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支柱块”置入治疗18例,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76例患者经皮穿刺均获成功。”支柱块”置入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显著减少,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组比较手术时间稍长、失血量稍多、24 h目测类比评分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伤椎前缘高度、7 d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支柱块”置入未出现不良反应,椎体成形组有骨水泥渗漏现象但均无神经症状。说明“支柱块”置入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能改善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16例的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随访3个月~2年。依NakanoN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8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5%。结论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首先对马尾神经损伤和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发病、临床症状、常规治疗等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再结合2009年到2012年间患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6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3例患者感觉恢复正常,2例患者还有轻度的麻木感,1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仍表现出轻度的尿失禁等症状.结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患病及治疗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伴马尾神经损伤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疾病早期的治疗效果最好,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恢复效果也会逐渐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16倒的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随访3个月~2年。依NakanoN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8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5%。结论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3种治疗方法造成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8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石膏固定48例,外固定架固定24例,内固定10例,分析3种治疗方法造成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82例畸形愈合患者中34例为桡骨短缩,22例为关节面背倾或桡偏,15例为关节面不平整,11例为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影响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结论 不合理的固定方式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畸形愈合对腕关节造成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推导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椎板开门宽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关系的公式,根据椎板开门宽度预测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的增加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实施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0例,C3~C7节段9例,C3~C6节段11例,共89个节段。推导椎板开门宽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关系的公式。根据此20例患者手术前后CT片应用pacs软件测量各项参数,应用公式预测椎板开门宽度分别为6、8、10、12 、14、16 mm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横截面积的增加值。结果 C3~C7相同节段不同椎板开门宽度时椎管矢状径增加值、椎管横截面积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3~C6相同节段不同椎板开门宽度时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节段椎板开门宽度14 mm与16 mm时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椎板开门宽度的增加,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相应增加,但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的增加趋势逐渐减弱。结论 在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椎板开门宽度能准确预测椎管矢状径与椎管横截面积的增加值,从而指导术者进行精确地选择个体化的开门宽度,能避免过分开门或开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