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7篇
数理化   5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通图的离散度是用s(G)来表示的,s(G)=max{ω(G-S)-|S|:ω(G-S)>1,SV(G)}.给出了两个完全图乘积的和一个完全图与路的乘积的离散度.还给出了两个完全图乘积的坚韧度.  相似文献   
2.
选用新方法合成了2-碘—N-甲基苯磺酰胺,通过^1H NMR,^13C NMR,^13C DEPT NMR(Distortionless Enhancement by Polarization Transfer NMR)和MS确证的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石蜡模拟油垢,用^60Co放射源的1.25MeV平均能量的γ射线垂直入射,以一定的散射角和不同的探测立体角接收散射γ光子敫.发现散射γ计数与被测石蜡厚度之间存在不同的线性关系.结果发现,放射源与探测器之间屏蔽的好坏和合理的探测距离对提高线性度有很大关系.本实验测得最佳线性相关系数平方值为0.9981,平均测量精度为1.26mm.这对研究散射法检测油垢厚度和选择合适的探测距离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平面图形加速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图形加速度的一种分析方法袁镒吾(中南工业大学,长沙410012)本文对于平面图形上一点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已知,另一点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也均已知,需求平面图形的角加速度的情形,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较之文[1]更为简便.解此类问题的经典方法是...  相似文献   
5.
对油脂过氧化值测定中碘化钾饱和溶液变质和保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化钾饱和溶液是测定油脂过氧化值试验中的一个重要试剂,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该试剂放置易氧化变黄,一般现配现用,但所配溶液不能被完全使用,浪费较大。笔者经研究发现,新配制的碘化钾饱和溶液和被氧化变黄的碘化钾饱和溶液的pH值相差较大,通过调整碘化钾饱和溶液的pH值,可防止碘化钾饱和溶液被氧化从而析出游离碘,同时节约试剂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利用溴酸盐法零电流示波电位滴定法直接和间接滴定3,5-二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操作简便,终点指示明显,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四氟对苯二甲酸(H2tfbdc)和2,2′-联吡啶(bpy)为配体,合成了2个锌(Ⅱ)的配合物[Zn2(bpy)4(Htfbdc)2(tfbdc)](1)and[Zn(bpy)(H2O)2(tfbdc)](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和2中的锌(Ⅱ)离子分别位于畸变的八面体和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中。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它们通过分子间氢键进一步形成一个二维的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单核的两性离子,两性离子间通过氢键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网状超分子结构。考察了两种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对MgB2直线原子链与两半无限Au(100)电极构成纳米结点的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模拟Au-MgB2-Au纳米结点的拉伸过程中,计算了结点在不同距离下的结合能与电导.结果发现结点的Au-B键长为1.90A,B-Mg键长为2.22A时,结合能最大,结构最稳定,此时结点平衡电导为0.51G0(G0=2e^0/h).通过计算投影态密度发现电子通过结点时主要是通过B、Mg原子的px和py电子轨道形成的π键进行传输的.在-1.5~1.5V的电压范围内,结点的电流-电压近似为线性关系,表现出类似金属的导电性质,而当正负电压高于15V时,电流对称性逐渐减小,即存在负微分电阻效应,从不同电压下透射谱的变化对负微分电阻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分别通过苯胺的化学氧化以及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对二溴苯格氏试剂在Ni(Ⅱ)配合物催化下共聚等两种方法合成了聚苯胺。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CV)、充放电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在600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而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的聚合物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43nm。两种聚合物都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其氧化峰分别出现在0.26eV和0.49eV处。  相似文献   
10.
以3,4-吡唑二甲酸(H3pdc)为配体分别与氯化铜、氯化镍反应,得到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M(H2pdc)2(H2O)2]·2H2O(M=Cu(1)和Ni(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结构,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H2pdc-中的2个N原子和2个羧基O原子,以及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中的独立结构单元[M(H2pdc)2(H2O)2]·2H2O通过3种分子间氢键(O-H…O,N-H…O和C-H…O)形成三维(3D)空间结构;此外我们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