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数理化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乐贵洲  黄乾明  邹平 《有机化学》2007,27(9):1060-1068
中氮茚及其衍生物的特殊结构使得它们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合成方法很多, 最近大量文献报道了它们的合成. 综述了近几年来中氮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并展望了其今后合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温裂解-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检测煤中卤素含量的方法。煤样30.0~40.0 mg在350 mL·min^(-1)富氧条件下经1 100℃高温裂解处理后,含卤素组分转化成气体形式被20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5 mL吸收后,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和IonPac AS18柱测定吸收液中氟、氯和溴的含量,采用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和Ionpac AS11-HC柱测定吸收液中碘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氟、氯、溴和碘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3.03,2.47,0.80,8.85 mg·kg^(-1)。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均小于5.0%。按标准加入法对煤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3.6%~105%之间。  相似文献   
3.
溴酸钾-RB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中钒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引起不适应症状甚至病变。钒主要存在于岩石矿物中,钢铁、淤泥、废水、食品甚至于人的头发中也含有微量钒。目前,钒的测定主要有光度法[1]、荧光法[2]、化学发光法[3]、极谱法[4]、色谱法[5]  相似文献   
4.
倪力军  刘建云  陈筑  唐冰静  王芳  栾绍嵘 《色谱》2017,35(3):314-317
建立了多次高温裂解、富集-离子色谱检测己内酰胺(CPL)中痕量氯的分析方法。CPL样品在富氧环境下经3次高温(800℃)裂解后,痕量有机氯转化为氯气或氯化氢气体,经5 mL 10 mmol/L的NaOH溶液吸收、富集,然后转化为氯离子,在阴离子抑制电导检测模式下进行离子色谱分析,检测其中氯离子(Cl-)的含量。在优化的条件下,Cl-在0.05~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37μg/g。对0.8 mg/L的Cl-标准溶液连续进样7次,其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的RSD分别为0.04%、0.24%和0.20%;分别对CPL样品进行处理和检测,得到痕量氯含量的RSD为1.52%(n=4);Cl-标准溶液的转化率为93.3%~104.0%,CP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3%~113.1%。该方法操作简单、前处理条件可控、重复性好、检出限低,可满足实际样品中痕量氯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贵金属纳米团簇(noble metallic nanoclusters, NMNCs)的研究现状及其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标记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总结了贵金属纳米团簇的优异性质、三种常用的制备方法(模板法、单分子层保护法和蚀刻法)及其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生物探针、细胞标记及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进展。简要评述和展望了贵金属纳米团簇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乐贵洲  黄乾明  邹平 《化学进展》2012,(9):1742-1750
2008年从东非大戟科属植物Phyllanthus engleri 中分离的吉玛烷型倍半萜(-)-englerin A对6种肾脏癌细胞展示了非常好的抑制活性(GI50:1-87nm),甚至比紫杉醇的抗癌活性高1-2个数量级。这类倍半萜因其结构特点和显著的抗癌活性引起了有机化学界的广泛关注, 短短几年之内,就有多条全合成路线先后被报道。本文主要综述了(-)-englerin A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进展,按照各个研究小组运用的关键策略加以分类,来阐述他们各自的合成特点。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 Quantum dots,QDs )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特性已受到广泛地重视,而利用量子点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量子点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量子点具有的高比表面积、高表面活性及小尺寸等特性使它对外界的光、电、温度等十分地敏感,外界环境的微小改变就会迅速引起其表面或界面粒子价态和电子转移行为的显著变化,基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的QDs表面电化学行为变化而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其特点是响应灵敏高、速度快且选择性优良。本文对量子点的光学、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特性作了简单介绍,并重点回顾了其在电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DNA杂交、蛋白质检测、农药检测和糖类检测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量子点在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水相中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稳定剂合成了量子产率为61%、发射峰为601.2nm的CdTe-GSH量子点,然后用大豆卵磷脂为膜,通过减压蒸发法合成了粒径在1.5μm左右大小的大单室CdTe量子点脂质体(GUVs-CdTe).GUVs-CdTe对量子点的包封率比其他量子点脂质体显著提高,可达86.3%.由静脉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后,各组织切片的荧光显微照片表明GUVs-CdTe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和气血屏障,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去除,在脾脏和肝脏呈弥漫状分布,这和大单室脂质体静脉注射体内后的代谢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ASP)是第一个合成药物,主要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而被广泛使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血栓、抗炎和抗肿瘤等,不少文献报道了其衍生物的合成及相关活性评估. ASP现有的衍生方法分为骨架衍生、前药衍生、孪药衍生及金属配位衍生四个类别.依据修饰位点的不同,骨架衍生进一步分为C(1)-COOH位修饰、C(1)-COOH位与C(2)-OAc位同时修饰、C(2)-OAc位修饰及苯环修饰.NO-ASP是制备抗血栓衍生物的主要方法,金属配位修饰则是抗癌衍生物的主要合成方案.综述了近20年来阿司匹林的结构修饰与其活性研究进展,阐述了353种阿司匹林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部分衍生物的药理活性,为阿司匹林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温裂解-离子色谱联用技术检测煤中卤素含量的方法。煤样30.0~40.0 mg在350 mL·min~(-1)富氧条件下经1 100℃高温裂解处理后,含卤素组分转化成气体形式被20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5 mL吸收后,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和IonPac AS18柱测定吸收液中氟、氯和溴的含量,采用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和Ionpac AS11-HC柱测定吸收液中碘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氟、氯、溴和碘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分别为3.03,2.47,0.80,8.85 mg·kg~(-1)。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均小于5.0%。按标准加入法对煤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3.6%~10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