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数理化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采用超滤浓缩、强阴离子交换、疏水作用和凝胶色谱等方法, 对毕赤酵母表达的rGlip进行分离和纯化, 对离子交换色谱中rGlip与固相结合的最佳pH值进行了考察, 并对纯化产物的活性进行了鉴定. rGlip在215 nm处有强的紫外吸收, 经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鉴定其相对分子量为12722, 经反相液相色谱鉴定纯度≥97%. 设计rGlip的疏水作用色谱, 有效地去除色素. 凝血实验结果表明, rGlip可以凝集绵羊血红细胞, 但对人血A, B, AB和O型等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有类似凝集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LiFePO4为正极、Zn箔为负极,以Li2SO4+ZnSO4的饱和蔗糖溶液为电解液,利用自封袋、无纺布、不锈钢网等材料组装制备了软包装电池。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充放电曲线、LED灯测试等方法对电池性能进行了评估。该实验可操作性强且易重复,所用材料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价格便宜,测试仪器简单,不需要干燥间或手套箱等复杂设备,学生在普通化学实验室就可以亲身体验软包装电池的制备流程,直观感受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并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及储能电池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开采主要通过浸矿剂离子与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稀土离子发生离子交换浸出反应实现。以(NH4)2SO4为浸矿剂,采用多级逆流浸取的方式研究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矿过程,通过在逐级浸取过程中浸出液组分的变化分析了矿土中稀土离子(RE3+)和主要杂质铝离子(Al3+)的浸出行为,并基于浸矿剂的消耗规律探讨了浸矿剂离子与RE3+和Al3+的离子交换反应机制以及原矿土的净吸附量。结果表明,在浸矿液逐级浸取新鲜矿土的过程中,浸出液中的RE3+和Al3+浓度逐渐增加,铵根离子(NH4+)逐渐消耗,交换进入浸出液中的RE3+和Al3+逐级减少;同时,浸出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逐级损耗,说明新鲜矿土除因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消耗NH4<...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P型微晶硅薄膜性能随硅烷浓度(SC)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随硅烷浓度的增加,微晶硅薄膜材料的生长速率和暗电导率(σd)逐渐增大,光学带隙逐渐降低.当硅烷浓度为2.0;时,硅基薄膜材料是以非晶硅为主并有散落的微晶硅颗粒的非晶硅结构.当硅烷浓度为1.5;时,硼的掺杂效率最大,同时可观察到硼抑制薄膜晶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杜渭松  安忠维  冯凯 《合成化学》2003,11(4):341-345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3,4-二氟硫酚酯类液晶化合物,收率64.2%~74.9%。其结构经IR和1H NMR确认。并研究了合成过程中溶剂对酰化反应定位效应的影响。热性能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液晶相变区间较宽并具有较高的清亮点。  相似文献   
7.
在断口定量分析中根据双目成象原理,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实现对断口上高度参数的测量,将扫描电镜中获得的立体感觉转变为相应的几何参数,从而可以从断口上获得高度参数的定量数据。同时还分别讨论了进行断口高度参数测量的倾转法和剖面法。  相似文献   
8.
邵全  赵奭  刘娜  冯凯 《运筹与管理》2019,28(5):175-181
在工作场所应用AI技术进行劳动监控对构建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完全信息环境是造成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主要根源,然后在AI背景下组建政府、企业、员工三方构成的劳动合作联盟,采用经典的Shapley Value方法对工作联盟的收益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联盟的帕累托效率。最后,引入一个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说明了AI背景下社会劳动关系中需要形成基于政府、企业、员工的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劳动联盟,它可以有效地解决AI劳动监控所引发的道德伦理问题,更加公平地进行联盟的社会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XRD、SEM和万能实验机等手段研究了稀土Nd(0.3%,0.6%,0.9%)对Mg7Zn2Al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7Zn2Al镁合金中添加Nd后,显微组织中有针状或棒状的Al2Nd和AlNd等稀土相生成,合金中的共晶组织(α-Mg+Mg32(Al,Zn)49+Mg7Zn3)得到了明显细化;但是α-Mg有粗化趋势,呈现发达的树枝状或胞状,共晶相由粗大连续的网状变为细小的块状或颗粒状分布在树枝晶的一次枝晶臂或二次枝晶臂的间隙。随着Nd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显微组织的粗化是造成合金拉伸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而硬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取代基酞菁和酞菁晶体合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因为酞菁在信息、医疗、化工等众多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所以近百年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酞菁经过近百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合成了上万种酞菁衍生物,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具有新特性的新型酞菁的获得仍是相关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在本论文中,我们改进了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的桥联酞菁材料: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表征其结构。并研究电化学性质。首先以丙二酸和3,6-二羟基邻苯二腈为起始原料,以水为溶剂,加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先合成前体,即丙二酸3,3′-二(6–羟基邻苯二腈)脂。然后再用丙二酸 3,3′-二(6-羟基邻苯二腈)脂与一水合乙酸铜,以正戊醇为溶剂,以DBU为催化剂,合成了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其分子式是C38H16N8O12Cu。对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进行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测定,证明合成产物是目标产物,并研究了1,11,15,25-四羟基-4,8,18,22-二(桥联二丙羧基)酞菁铜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