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结合热处理制备了具有高结晶性的V2O5,利用X射线衍射仪、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V2O5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制备的V2O5择优取向生长并且具有良好的结晶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以V2O5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首次放电比容量约为340 mA·h/g.在电流密度为5 A/g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 mA·h/g,并且循环100次后衰减为50 mA·h/g.对不同放电态的V2O5正极材料的物相进行了分析,得出了V2O5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锌离子和质子共嵌入(脱出)的反应机理;V2O5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非晶化和副产物碱式硫酸锌的生成是导致以V2O5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系统发生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磷酸锰锂(LiMnPO4)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高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锂电产业界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继磷酸铁锂(LiFePO4)之后的新一代正极材料. 然而,磷酸锰锂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率均很低,其电化学性能提高较为困难,至今尚无法制备出满足实际应用的高性能LiMnPO4正极材料,严重制约了LiMnPO4材料及其电池的发展. 本文从LiMnPO4的结构特性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碳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和控制晶体形貌等改性研究、全电池研究、专利情况以及商业化尝试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LiMnPO4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各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作为十分重要的新能源材料近些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负极材料尖晶石型Li4Ti5O12由于其特殊的“零应变”性等优良性质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可观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同时,其很多性能也很符合电动汽车用储能器件对电极材料的要求,也被研究用于新近提出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中。本文介绍了Li4Ti5O12的结构和性能;从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固相合成法等)、掺杂改性和与其他材料复合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Li4Ti5O12的制备和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Li4Ti5O12在各种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热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Sb2S3纳米丝, 并将其与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对苯乙炔)(MEH-PPV)共混制备成体型结构聚合物太阳电池.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Sb2S3纳米丝进行表征, 利用电流-电压(J-V)测试和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IPCE)谱研究了Sb2S3纳米丝含量对Sb2S3/MEH-PPV共混体型结构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成的Sb2S3纳米丝直径为60~70 nm, 长度为4~6 μm, 沿[001] 晶向生长, 在紫外-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吸收, 光学带隙为1.57 eV.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Sb2S3纳米丝作为辅助光吸收材料及有效的电子传输材料, 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利用率; Sb2S3的补充吸收作用使Sb2S3/MEH-PPV共混电池具有一定的宽谱响应特点; 与不含Sb2S3的电池相比, Sb2S3/MEH-PPV共混电池中增加的MEH-PPV/Sb2S3界面提高了光生激子分离效率, 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雪莲果为碳源,采用热解法制备碳材料(C),以硝酸钴、四硼酸钠和碳材料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合成硼掺杂四氧化三钴/碳(B-Co3O4/C)复合纳米材料。运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线性扫描(LSV)和Tafel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B-Co3O4/C复合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催化OER活性。在1.0mol/L的KOH电解液和10mA·cm-2的电流密度下,B-Co3O4/C复合纳米材料的过电位为293mV,Tafel斜率为45.0mV·dec-1。在10mA·cm-2电流密度下连续测试10h, B-Co3O4/C的电位变化不大,通过法拉第效率测试该催化剂的产氧效率为94%,说明硼原子的掺入改变了B-Co3O4...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不同碱溶液中纳米Mn3O4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别测试了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氨水中Mn2+沉淀氧化可以直接制备纳米Mn3O4;碳酸钠中先生成MnCO3,加氢氧化钠可转化为纳米Mn3O4。NaOH、NH3和Na2CO3 3种介质中制备的Mn3O4晶粒尺寸分别为29.5、20.2和36.3 nm。纳米Mn3O4经连续充放电循环后可活化为Birnessite-type MnO2。氨水中制备的Mn3O4活化后比容量最大,达到239 F/g,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热还原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VPO4F/C, 探讨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所制备材料纯度、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恒流充放电, 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CV)等手段对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所得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当煅烧时间为4 h 时, 温度为450 ℃时, 能够得到纯相LiVPO4F/C, 在0.1C、0.5C和1.0C倍率下, 电池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2、175.6 和173.7 mAh·g-1. 随着煅烧温度升高, Li3V2(PO4)3杂相逐渐增多, 650 ℃煅烧后的材料Li3V2(PO4)3 成为主相. 优化煅烧时间也能够有效控制Li3V2(PO4)3 杂相的生成, 能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VPO4F/C. 当煅烧温度为550 ℃时, 反应3 h后得到的产物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磷钼酸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钼酸(H4PMo12O40·xH2O,PMo12)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添加剂,制备了Pt-PMo12/C复合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添加剂对于DMFC阴极氧还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常规的Pt/C催化剂相比,相同载量下极限扩散电流提高了56.3%.在单电池性能测试中,这种促进作用使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9.
张永龙  胡学步  徐云兰  丁明亮 《化学学报》2013,71(10):1341-1353
由于电子和信息行业的需要, 过去十年锂离子电池得以快速发展. 目前, 锂离子电池仍呈现需求量增长的趋势, 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促使寻找一种比碳/石墨材料更安全, 循环性能更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的需求. 尖晶石型Li4Ti5O12作为“零应变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价格便宜、容易制备、较高的平台电压和良好的安全性, 已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 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由于形貌选择对于Li4Ti5O1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综述了球形、多孔(中空)结构、纳微结构、核壳结构等不同形貌Li4Ti5O12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各种形貌的优点, 已解决和待解决的问题, 常用合成方法以及各自的适应领域; 并对Li4Ti5O12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影响其阴极性能的关键因素. 采用溶剂热/水热法,以氧化石墨烯(GO),MnSO4和KMnO4为原料可控制备了两种锰氧化物(MnOx)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Mn3O4@rGO,MnOOH@rGO)并研究了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热重(TG)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了Mn3O4@rGO与MnOOH@rGO的组成结构及形貌. 结果显示,在制备过程中GO被还原为rGO,乙醇和水溶剂中分别形成Mn3O4纳米颗粒与MnOOH纳米棒,MnOx均匀生长在rGO表面. 采用伏安曲线和旋转圆-环盘电极技术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与无rGO负载的Mn3O4和MnOOH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由于MnOOH和rGO的协同作用,MnOOH@rGO在碱性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可作为潜在的氧还原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刘黎  田方华  王先友  周萌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11):2600-2604
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LiV3O8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显示该材料具有纳米结构.X射线衍射(XRD)表明该材料属于单斜晶系,P21Im空间群.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电化学阻抗谱图测试对该材料在1、2 mol·L-1Li2SO4水溶液及饱和Li2SO4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V3O8在饱和Li2SO4水溶液中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以LiV3O8作为负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作为正极材料,饱和Li2SO4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组成了水性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0.5C(1C=300 mA·g-1)的充放电倍率下,该水性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5.2 mAh·g-1,循环100次后仍具有37.0 mAh·g-1的放电比容量.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的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为还原石墨烯(rGO)的前驱体,以水合肼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混合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rGO)的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以锂片为对电极进行了扣式电池的组装,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材料具有均一的形貌,rGO具有较高的还原程度且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缓冲Fe3O4纳米颗粒的体积变化,使得Fe3O4/rGO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乙醇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可行性,用柠檬酸溶胶 凝胶制备阳极催化材料Ni-ZnO-ZrO2,利用机械混合法制备Ni-ZnO-ZrO2-YSZ(Y2O3稳定的ZrO2)阳极。用涂覆法,在YSZ电解质上,制备了Ni-ZnO-ZrO2-YSZ/YSZ/LSM(La0.85Sr0.15MnO3)与Ni-YSZ/YSZ/LSM的单体电池。在不同蒸发器操作温度、电池操作温度和乙醇蒸气流量下,以乙醇为燃料进行发电实验,对两种阳极的电池发电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束后,用SEM检测了两种电池阳极的表面。结果表明,Ni-ZnO-ZrO2-YSZ阳极SOFC的电池输出性能明显高于Ni-YSZ阳极,且Ni-ZnO-ZrO2-YSZ阳极具有较好的抗积炭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SnO2多孔纳米纤维, 通过调节前驱体浓度获得具有高孔隙率的疏散型纤维, 利用SEM, TGA, XRD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SnO2多孔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质, 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初始可逆容量为717 mA·h/g, 20次循环后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保持在320 mA·h/g左右.  相似文献   

15.
MOFs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作者通过溶液扩散法将Co3(HCOO)6原位负载在 rGO(还原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出Co3(HCOO)6@rGO复合材料. 将Co3(HCOO)6@rG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500 mA·g-1的电流密度恒电流充放电循环 100 周后,仍然保持有 926 mAh·g-1 的比容量,亦表现出很好的倍率性能. 循环伏安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Co3(HCOO)6@rGO材料上的Co2+和甲酸根在充放电过程中均发生可逆的电化学反应. 对比同样采用溶液扩散法合成的 Co3(HCOO)6 的测试结果发现,rGO起到活化甲酸根的电化学反应的作用,同时也改善了Co3(HCOO)6的倍率性能. 将MOFs材料与rGO复合为优化 MOFs 材料的电池性能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NH3辅助下将制备的V2O5空心球高温还原为V2O3空心球, 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 将V2O3空心球与硫机械混合后, 不经过熔融复合直接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 在0.2C倍率下, 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75 mA·h/g, 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以维持在815 mA·h/g; 在1C高倍率下, 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10 mA·h/g, 经过500次循环后, 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530 mA·h/g, 表明V2O3空心球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2MnSiO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 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结构精修结果表明,合成的Na2MnSiO4材料为单斜晶系、Pn空间群. 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材料中不含有Na2SiO3和SiO2等杂质.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 mol·L-1 NaClO4/PC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4 mA·g-1、电压范围为1.5 ~4.2 V(vs. Na+/Na)测试条件下,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高达113 mAh·g-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前驱体,经高温烧结制得有电化学活性的钠离子电池NaMnPO4正极材料. X射线衍射分析(XRD)证明,合成的NaMnPO4材料系正交晶系、Pmnb空间群的磷钠锰矿(Natrophilite)型材料. 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得到的前驱体为空心球粒子,经高温烧结后,该材料由粒径几十纳米的NaMnPO4纳米晶一次颗粒及无定形碳网络结构相互连接组成的微米级二次颗粒构成. 电化学测试表明,NaMnPO4/C复合结构显著改善了材料的离子电导与电子电导,首次报道电流密度为7.75 mA·g-1、电压范围为1.0 ~ 4.5 V (vs. Na+/Na)时,钠离子电池NaMnPO4正极材料的可逆放电比容量达90 mAh·g-1.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 基于合金化反应机制的高容量含锂负极材料LixMy(M为能够和锂发生合金化反应的元素)是一类新兴的负极材料, 具有数倍于石墨的储锂比容量, 且可以为电池提供活性锂源. 这些特性使其能够与高容量无锂正极材料(如S, O2, FeF3和V2O5等)相匹配, 构建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新体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容量合金基含锂负极材料(如LixSi, LixSn, Li3P和LixAl基系列材料)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所面临的挑战, 概述了材料的合成与电极的制备方法, 并介绍了它们在常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硫电池及锂离子-空气电池等多个全电池体系中的应用实例, 提出并举证了其电化学性能优化与调控的策略, 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杜柯  周伟瑛  胡国荣  彭忠东  蒋庆来 《化学学报》2010,68(14):1391-1398
以LiOH•H2O, Ni2O3, Co3O4和MnO2为原料, 经过机械活化后在空气气氛下经高温烧结, 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900 ℃下烧结10 h后可获得晶粒细小均匀的层状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 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在室温下以60 mA/g的电流充放电, 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48.2 mAh/g, 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39.4 mAh/g, 容量保持率为96.45%. 测试了该材料的高低温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