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通过查阅近年来老年病中医治法的相关著作与文献,从阴阳学说、虚实病机、病理产物、经络学说四个方面,总结出老年病的中医疗法主要有调和阴阳法、通法、补法、祛瘀化痰法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共病特征及该类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OP共病患者的共防、共治并提高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收集居民临床信息、生物样本并进行骨密度检测。借助Charlson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对该人群共病情况进行量化,按性别、年龄等因素分组,探讨CCI组间差异。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对比分析共病(CCI≠0)与非共病(CCI=0)人群的差异特征。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OP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521例OP患者中,121例患者无合并症,合并1、2、3、4种合并症的患者分别有153、106、65、30例,5种及以上合并症患者46例。高血压病为OP患者最常见共病,占比21.60%;其次为高脂血症,占比13.51%。最常见的两病组合为高血压病加高脂血症(64例,12.28%)。通过CCI不同年龄段组间差异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越大CCI越高,组间...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肾病患者使用脉血康胶囊与不使用脉血康胶囊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25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取数据,共获得使用脉血康胶囊患者11446例,最终,纳入640例使用脉血康胶囊的肾病患者为试验组,640例未使用脉血康胶囊的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平衡两组混杂因素,通过3种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两组间治疗肾病的疗效差异。结果:从统计学角度,3种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均显示使用脉血康胶囊与未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的疗效有差异(P 0. 05)。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比未使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疗效好,但鉴于本研究运用的是回顾性分析方法,且采用的倾向性评分法无法平衡未知的混杂因素影响,故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脉血康胶囊治疗肾病的临床用药有效性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54.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涉及内分泌、循环、呼吸、泌尿、免疫、骨骼肌肉、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共病发生率较高,且这些共病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症,从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疾病管理更加复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共病的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的研究策略在共因、共防、共治方面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开展共病管理。鉴于此,建议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理念,加强骨质疏松症相关共病及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对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尽早筛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骨折风险,早筛、早诊、早治,实现骨质疏松症共病的共防、共治。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筛选出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协作网评价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文献99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13个研究,共978例,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除一项研究为C级外,其他文献质量级别均为B级。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或心率改善)方面,参附注射液优于阿托品(RR=1.27,95%CI 1.09~1.48,P=0.002),参附注射液联合阿托品较阿托品单用无统计学差异(RR=0.84,95%CI 0.73~0.97,P=0.30),参附注射液与极化液对比,可以更好改善临床症状(RR=0.52,95%CI 0.40~0.67,P=0.01);在心率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RR=0.57,95%CI 0.32~1.20,P=0.06)。有4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等。结论鉴于目前的研究质量较低,尚不能肯定参附注射液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今后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符合北京、上海两地40~65岁女性人口学特征的危险因素和中医症状相结合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风险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采用注册登记式研究的方法,对2009年3月-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129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采用SMOTE过抽样算法平衡数据,基于Group Lasso的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工具。结果基于R 3.3.3软件的Grplasso包,在不同λ水平上,我们进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学习。最终结合数理与医理,认为λ=0.0235时遴选出的变量最佳。具体组变量包括: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年龄、食物类、身高、月经情况、孕产次数和肝肾阴虚。进而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工具:P=-1.88+0.437*BMD+0.289*年龄+0.023*大米面条-0.007*奶制品-0.096*豆制品-0.128*肉类-0.084*鱼类-0.007*新鲜蔬菜-0.018*蛋类+0.047*海藻类+0.048*身高-0.035*是否变矮-0.081*初潮年龄+0.171*是否绝经+0.121*绝经年限+0.039*怀孕次数+0.192*生产次数-0.056*子宫卵巢是否切除+0.05*手足烦热-0.094*盗汗+0.008*腿软+0.15*目眩-0.048*视物模糊-0.045*目睛干涩-0.089*恶热+0.08*脱发+0.034*齿摇-0.101*口苦+0.004*易怒+0.054*午后潮热-0.056*失眠+0.019*多梦易惊-0.02*胸胁苦满+0.137*下肢转筋。对该预测模型预测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775(95%CI=0.8412~0.9138)。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北京、上海人口学特征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风险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57.
了解金叶败毒颗粒治疗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的疗效,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研究对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的患者,根据受试者发热和咽喉肿痛症状的发生情况,对纳入的所有受试者分为3层:发热、咽喉肿痛、发热合并咽喉肿痛;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各层内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干预措施是金叶败毒颗粒,对照组是复方双花颗粒;结果共纳入623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咽痛患者的咽痛症状、咽部症状总计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治疗咽痛方面,金叶败毒颗粒有显著优势;安全性良好,偶见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的消化道症状,用于脾胃虚寒患者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变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为总结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检索时间是建库时间至2019年1月9日,检索式是SU=("表观遗传"+"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中医"+"中药"+"针"+"灸"+"证");采用Notexpress进行文献筛选;利用EXCEL2016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各年份、各地区及各研究单位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研究方向、所涉及疾病、研究方法。结果 近3年,中医药表观遗传研究的发文量达到高峰;发文量较多的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单位;大部分以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的形式发表;发文量最多的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研究内容以miRNA、DNA甲基化为主;研究方向主要是中药药效机制、证候本质研究;研究的热点疾病是肿瘤、冠心病;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均有涉及。结论 表观遗传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尚属于探索阶段,无法达到精准的程度,建议加强机构间合作,使中医药表观遗传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  相似文献   
60.
该文着眼老年人共病重大公共卫生热点问题,聚焦中医药在老年人共病防治领域的重要作用,认为应在老年人共病防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观、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同时,顺应老年人群疾病谱系发生的重大转变、诊疗理念的日益革新,以及老年人共病群体对主动健康需求日益强烈和当前疗效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患者”本身的机遇期,不断深入开展老年人共病中医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研究、重视老年人共病临床研究并探索适宜的疗效评价体系、完善老年人共病中医药防治策略与综合干预方案、发挥中医药在老年共病患者康养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具体分析中医药在老年人共病领域的潜力,以期为后续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