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医药卫生   233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近年来,由内分泌科、男科专家和老年医学科专家做了大量研究证明:男性衰老源于雄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睾丸的老化是雄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还有垂体分泌的黄体生成素的减少以及睾丸间质细胞萎缩等。男性从50岁左右开始,体内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和以白蛋白结合形式的睾酮,每年以1.2%、1.0%下降;相反,结合睾酮的无活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每年以1.2%增加。睾酮的分泌昼夜节律也随着衰老而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生物活性的游离睾酮下降,会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分析同一区域两种监测方法成蚊季节分布与昼夜节律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2012年4-11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人诱法)和CO2捕蚊机法(气诱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连续近200 d的成蚊监测。结果季节分布方面,人诱法与气诱法成蚊日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255,P=0.000),但旬变化趋势未见显著相关性(r=0.318,P=0.185);昼夜节律方面,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监测时段密度均差异明显,人诱法两个时段成蚊密度[2.24和1.19只/(h·人)]均显著高于CO2第3时段[0.53只/(h·机器)](P<0.01),人诱法第1时段与气诱法第2时段成蚊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857,P=0.000);人诱法第2时段与气诱法第1时段、第3时段均显著相关(r=0.699,P=0.001;r=0.737,P=0.000)。结论人诱法与气诱法在成蚊监测中具有时段的不完全对称性和密度的不均衡性,人诱法是白纹伊蚊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气诱法在特定时段与人诱法具有统计学相关性,通过回归拟合为人诱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63.
白冰珂  侯俊 《传染病信息》2021,34(5):393-397
昼夜节律是由内源性时钟调节的多个生物过程的日常振荡,调控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节律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等.最近将昼夜节律系统作用研究扩展到了感染的调控,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疾病结局.深入了解昼夜节律系统在调节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将为病毒性传染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疫苗研发等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昼夜节律与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包括昼夜节律如何影响病毒感染以及病毒如何调节节律以促进自身复制的关键发现,突出昼夜节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β-受体阻滞剂对血小板凝聚性近日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聚力的昼夜变化节律以及 β 受体阻滞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 4 6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2~ 6 7(49± 9)岁。在常规基础治疗2周后 ,抽采血样 (4h一次 ,2 4h内共 6次 )测定其血小板聚集力。然后给患者服用美托洛尔 (2 5mg ,每日 2次 ) ,2周后重复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应用余弦拟合法分析其昼夜分布曲线的近日节律。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 ,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凝聚力的昼夜分布均表现为近日节律。美托洛尔治疗对血小板凝聚力的 2 4h中值 (6 4 0 6 5 3对 6 1 6 6 3 0 ,P >0 0 5 )与峰值相位 (10 1° 98°对 115° 116°,P >0 0 5 )无显著影响 ,但显著降低了其峰值水平 (振幅 10 0 9 9对 4 0 5 2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凝聚力存在近日节律 ,美托洛尔治疗对其昼夜平均水平无显著影响 ,但可有效抑制清晨觉醒后数小时内血小板凝聚性的迅速升高现象 ,可能有助于降低这一时段内缺血性心脏事件发作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分析糖尿病(DM)和冠心病(CAD)者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差异,以利早期干预.方法 选择分析48例DM和69例心肌梗死(MI)者24h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其中DM伴心肌缺血者26例为DM1组,不伴心肌缺血者22例为DM2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30例,比较4组HRV 5项时域指标差异及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DM组5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但以后二项(RMSSD和PNN50)降低为著.MI组前三项(SDNN、SDANN、SDNNI)显著降低,而RMSSD和PNN50无明显降低.DM1组和DM2组比较,前三项指标有显著差异,后二项指标无差异.结论 DM者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CAD者以交感神经受损为主,DM合并心肌缺血者自主神经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52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衰竭组),33例冠心病心功能代偿期患者(心功能代偿组),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比较三组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变化和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频域指标变化;分析此类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变化与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功能代偿组24 h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和5 min窦性R-R标准差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除以整R-R间期的个数的百分比和三角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的各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也低于心功能代偿组(均P<0.05),且昼夜频域指标变化无差异;将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组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32)和心功能≥Ⅲ级(n=20)两个亚组,结果发现心功能≥Ⅲ级组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在心功能代偿期自主神经平衡就已受到损害,当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时交感活性增强,迷走张力进一步下降,自主神经调节昼夜节律功能丧失,心率变异性指标的下降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因此心率变异性指标可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功能衰竭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7.
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血压昼夜节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高血压病患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8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高血压病合并轻度或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组。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1睡眠调节机制最近关于人类睡眠和觉醒周期调节的认识提示睡眠和觉醒状态是由内源性昼夜节律和睡眠内稳态过程的复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1]。同时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这些机制与可能的病理条件或外源性刺激(社交活动和环境因素)一起影响睡眠[3-4]。1.1昼夜节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孙刚  王峰 《高血压杂志》1997,5(3):215-2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高血压病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h血压并分析正常人组(52例)、高血压Ⅰ期(48例)、Ⅱ期(85例)、Ⅲ期(32例)患者白昼与夜间的血压变化。结果I~Ⅲ期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率分别为18%,15%;8%,7%;1%,2%;昼夜节律紊乱Ⅰ期6%,Ⅱ期36%,Ⅲ期84%。Ⅰ期夜间SBP下降率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做为临床上高血压程度及靶器官受损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0.
睡眠是由生物钟过程以及睡眠内稳态过程共同调控.生物钟过程对昼夜节律的产生与维持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日益显著,生物钟紊乱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果蝇作为生物钟研究的前沿模式生物将有助于探究生物钟与睡眠的关系.该文对果蝇生物钟神经元LNvs调控睡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有助于解析睡眠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