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8篇
  免费   990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医药卫生   137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764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83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影响III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IIIA期N2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IIIA期N2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L1),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COX) 2与肝细胞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 48例肝癌组织中COX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检测COX 2和VEGFmRNA的共表达 ,对共表达COX 2和VEGF蛋白和mRNA的肝癌组织进行微血管记数。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 ,48例肝癌组织 3 6例共表达COX 2和VEGF蛋白。类似结果见于蛋白电泳分析。RT PCR显示 ,48例肝癌组织 3 6例共表达COX 2mRNA和VEGFmRNA。两者之间的表达明显相关 (γ =0 .845 )。共表达COX 2和VEGF蛋白和mRNA的肝癌组织中 ,平均微血管数 (5 6.8± 17.5 )个 ,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结论 COX 2可能与肝细胞癌的血管形成有关 ,且其作用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通道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及骨髓象改变在骨髓转移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骨髓象进行分析,观察主要临床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髓片可找到多少不等的成团、成簇的转移癌细胞,且形态学可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对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多部位或多次穿刺涂片可提高阳性发现率。  相似文献   
94.
2008年9月底制定了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5.
Laparoscopic enucleation of a renal cell carcin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on the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exci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An 81-year-old female with renovascular disease underwent a laparoscopic excisional operation for a 2-cm tumor localized in the left kidney.Pathological evaluation showed a low-grade tumor without any extension through the renal capsule (grade I Hand Broder, stage I Robson).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 there was minimal postoperative pain.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home on the sixth day. Laparoscopic excision would appear to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in selected cases.  相似文献   
96.
鼻咽癌证型与颈淋巴结肿大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研究直肠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对比分折20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和同期79例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直肠印戒细胞癌组的一年生存率65.0%,三年生存率30.0%,五年生存率5.0%。黏液腺癌组一年生存率84.8%,三年生存率58.2%,五年生存率38.0%。两在显微镜下黏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直肠印戒细胞癌较直肠粘液腺癌的诊断困难,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对二区别对待,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从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98.
良性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肾癌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肾脏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水平 ,降低误诊率。 方法 肾占位性病变患者 12例 ,年龄 35~ 6 9岁 ,平均 5 2岁。腰部胀痛不适 9例 ,其中 2例伴全程血尿 ;体检超声偶然发现肾脏占位 3例。术前均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 结果  1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7例 ,提示为肾脏良性占位 ,行肿块剜除或单纯肾切除术 ;按肾癌行根治术 5例 ,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随访 1~ 3年 ,无复发。 结论 临床医师不应过高评价CT及超声等影像检查的诊断学意义 ,对无法确诊病例可行手术探查 ,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提高确诊率。多数误诊的良性肾占位与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9.
肾癌多中心病灶发生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癌多中心病灶的发生机理。 方法 肾癌根治术标本 10 2例 ,间隔 3mm切开检查切面 ,原发灶外可疑处取材证实肾癌者为多中心灶阳性。免疫组化法检查肾癌原发灶及多中心灶p5 3、PCNA、c erbB2 、CD44 v6、bcl 2、nm2 3 H1 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多中心灶发生率为 15 .7%( 16 10 2 ) ,16例多中心性肾癌中 ,原发灶与多中心灶p5 3、PCNA、c erbB2 、CD44 v6、bcl 2、nm2 3 H1 蛋白表达情况均相近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均 >0 .4)。 结论 肾癌多中心灶具有与原发灶相似的生物学特征 ,其发生以原发灶肾内转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