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0篇
  免费   2023篇
  国内免费   1464篇
数理化   1205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数值模拟离子强度敏感水凝胶的多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鹿  袁振  倪勇  李华  何陵辉 《力学学报》2005,37(3):363-367
发展了多物理模型来研究溶液中离子强度敏感水凝胶电-力-化学多场耦合的特性. 模 型的主要控制方程包括:计算水凝胶内外离子浓度分布的Nernst-Planck化学场方程;描述 膨胀变形的力学场方程和描述电场的泊松方程. 无网格有限云团法和牛顿迭代法用来数值离 散和求解控制方程. 通过对比多场耦合的响应, 包括胶的膨胀率和胶内外离子浓度和电势的分布,探讨了影响胶体变形的主要因素. 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962.
彭刚 《力学季刊》2004,25(4):564-572
在斜支撑和Ⅴ形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安装阻尼器的三种新型附加联动机构支撑形式;并对这三种支撑形式下的阻尼器行程和控制力的计算进行了分析,采用放大系数的形式使计算公式得以简化;以SMA耗能阻尼器为对象,利用笔者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对包括斜支撑和Ⅴ形支撑在内的五种阻尼器安装方式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1)不同安装方式的振动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上肢联动机构的放大作用最大;(2)SMA耗能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受SMA丝材长度的影响较大;(3)对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阻尼器应选择不同的阻尼器安装方式,才能使整体控制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63.
过载-振动复合环境下液浮积分陀螺仪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液浮积分陀螺仪在过载—振动复合环境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对液浮积分陀螺仪浮子组件谐态和模态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复合载荷下浮子组件质心的附加偏移的数据,从而为分析陀螺仪的附加误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4.
高速电梯系统时变动力学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东  赵姗姗 《力学季刊》2002,23(3):422-426
以往关于电梯系统的研究指出,引起电梯系统振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激励-由曳引机,承重装置,拖动和控制系统等引起。这是基于经典的结构共振理论得出的结论,但不能解释某些电梯的振动行为。本文从时变结构力学的观点出发,计及电梯曳引钢丝绳的长度随时间变化,建立起电梯系统的变刚度动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方法给出了高速电梯弹性振动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表达式。从理论上证明作为时变系统的电梯,具有振荡运动的特征,存在由变刚度引起的自激振动。进一步研究表明,电梯提速意味着曳引钢丝绳的初始扰动增大,导致电梯振动的加速度也增大,对电梯的舒适性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65.
自适应结构多工况下强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允康  邵建义 《力学学报》2002,34(2):223-228
对自适应超静定桁架结构的强度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把模型从单一工况推广到了多工况,实现了理论的完整性,定义了结构工作状态系数, 分析了作动器的联入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利用超静定桁架的耦合特性和作动器的调节功能,把强度控制问题转化为数学规划问题,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66.
967.
斜拉索模态试验参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模态分析是斜拉桥索力测试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之一是采取合理的试验方案获取可靠的响应信号以识别出正确的索振动频率。本文通过试验,详细讨论了斜拉索模态测试中若干试验参数,如激振类型、激振位置、传感器位置以及频率分辨率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比较环境激励与锤击激励的效果,验证了环境激励的方法也可以准确识别索的频率;最后给出了较为合理的斜拉索模态试验方案,用该方案确定的索力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不超过 1. 5%。  相似文献   
968.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of a vibro-bounce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degree-of-freedom vibro-bounce system is considered. The disturbed map of period one single-impact motion is derived analytically. A center manifold theorem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reduce the Poincaré map to a three-dimensional one, and the normal form map associated with Hopf-flip bifurcation is obtained. Dynamical behavior of the system, near the point of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near the point of Hopf-flip bifurcation there exists not only Hopf bifurcation of period one single-impact motion, but also Hopf bifurcation of period two double-impact motion. The results from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n interesting torus doubling bifurcation near the codimension two bifurcation. The torus doubling bifurcation makes the quasi-periodic attractor associated with period one single-impact motion transform to the other quasi-periodic attractor represented by two attracting closed circles. The torus bifurcation i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torus doubling bifurcation occurring in the vibro-impact systems. Different routes from period one single-impact motion to chaos are observ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172042, 50475109)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ansu Province Government of China (ZS-031-A25-007-Z (key item))  相似文献   
969.
EXACT ANALYSI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AN INFINITE RECTANGULAR BE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Fourier series method was extended for the exact analysi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an infinite rectangular beam. Initially, by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lastodynamic equations a general analytic solution was derived for wave motion within the beam. And then for the beam with stress-free boundaries,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waves were presented. This accurate wave propagation model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of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coupled waves in the beam.  相似文献   
970.
本文利用非线性时空有限方法和样条有限元技术对具有初内力的板的非线性频响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在不同初始内力下方板的大振幅自由振动、有阻尼强迫振动和矩形板的内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