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数理化   1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某些Au(III)、Au(I)配离子在溶液中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仁  邱陵  安可珍 《化学学报》1988,46(4):360-363
用毛细管色谱在25℃测定了AuCl4、[Au(SO3)2]、[Au(CSN2H4)2]、[Au(CN)2]等配位体离子在HCl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及AuCl4阴离子的扩散活化能, 并与文献中其它配阴离子的D值比较, 认为扩散离子的质量和所载电荷可能是决定配阴离子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戚文彬  王耕 《化学学报》1988,46(2):187-190
近年来,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痕量. 微量金属分析已有一些报道,但对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还不多. 我们曾指出混合胶束的形成改变了反应微环境,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机理之一. 本文以PAR-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为例,用超过滤法. 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显色剂在混合胶束中分配系数和有效介电常数,并讨论了这些常数与某些体系光度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屈义彬  王镜明 《化学学报》1986,44(4):330-335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Ir(NO)Cl~5]^-的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变化,讨论了[Ir(NO)Cl~5]^-与[Ir(NO)~2Cl~5]^3^-之间的转化与平衡及[Ir(NO~2)Cl~5]^3^-的配位体交换反应.在稀盐酸溶液中[Ir(NO~2)Cl~5]^3^-有水合作用,由[Ir(NO~2)Cl~5]^3^-转变成[Ir(NO~2)(H~2O)Cl~4]^2^-的表观活化能E~a的平均值为107.5kJ/mol.  相似文献   
94.
95.
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荣  李干佐 《化学学报》1987,45(1):55-58
根据电导测量,研究了属于W/O→双连续→O/W一类微乳液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辛烷/水体系的溶液结构.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对微乳液导电行为的贡献,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含量、油含量对微乳液溶液结构的影响.微乳液的导电行为在W/O子区域中主要是由于SDS阴离子和在O/W子区域中是由于Na离子的影响.在双连续区(IZ)中SDS阴离子和Na阳离子都能影响导电行为增加表面活性剂含量有助于形成O/W微乳液,而助表面活性剂和油含量都增加有助于于形成W/O微乳液.  相似文献   
96.
从(+)-和(-)-α-甲基苄胺和天然麻黄素(ephedrine)合成三个手性表面活性剂,由这些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手性胶团体系可用作最简单的酶模型和立体专一性催化的研究,在手性胶团体系中,手性亚砜可以用NaIO4或H2O2不对称氧化硫醚而获得,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结构与不对称诱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1,3-双亲性负离子与BH3配位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德林  于建国  杨草仙  刘若庄 《化学学报》1987,45(11):1061-1066
用半经验自洽场MNDO及该方案的能量梯度法计算了乙烯醇、乙烯胺负离子及它们与BH3形成配合物的平衡几何构型和有关信息.结果表明,配位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与硼直接配位的原子的本性,BH3与C(1)的配合物比与O(3)或N(3)的配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弧立MO为基组的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力的大小顺序与负离子的MO和BH3的MO之间的给受电子成键效应成平行关系,而与负离子中配位原子上净电荷数量顺序相反.从而表明,在这类配合物中,决定配位力的主要因素是给受电子的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98.
通过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量了自己合成并提纯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在78~370K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有一个固-液熔化相变,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以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32.903±0.152)K,(17463.48±21.81)J·mol^-1和(52.55±0.06)J·mol^-1·K^-1。通过分步熔化法得到样品的纯度和绝对纯样品熔点分别为:0.9954(摩尔分数)和333.115K。在热容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了该物质每隔5K的热力学函数值。用DSC技术对该物质的固液熔化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与热容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
高分子体系的溶剂吸附平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芳香族溶剂和聚丙烯酸酯混合过程内聚能和混合体积的变化,阐明剩余体积对高分子溶液体系相平衡的影响,在理论上比较UNIFAC-FV和GCLF-EOS模型。使用石英弹簧法测定25℃下苯、甲苯和乙苯在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丁酯和聚丙烯酸十二酯中的吸附曲线,分别用以上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由于GCLF-EOS模型以状态方程式作为基础,能够正确反映高分子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剩余体积变化行为,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0.
曾宇  钱斌  王静  龙英才 《化学学报》2001,59(7):1096-1101
用测定吸附等温线法研究乙胺、正戊烷和乙醇在疏水高硅FAU沸石上的吸附热效应。根据Clapeyron-Clausius方程,处理吸附等温线,得到不同覆盖度C(C=被吸附分子数/晶胞)的等量吸附热Qst(C)(一定覆盖度C时由Clapeyron-Clausius方程计算的吸附热)及平均等量吸附热Qst^*(一定温度区间里等量吸附热Qst的平均值),以及Qst^*与沸点蒸发热△Hv的差值△H1(定义为相互作用强度△H1=Qst^*-△Hv)。所研究的三种有机分子的△H1的次序为△H1(乙胺)>△H1(正戊烷)>>△H1(乙醇)。这与AT值(定义为脱附温度Td与吸附质的沸点温度Tb的差值,无需单位)有正相关关系。由AT值观察到的高硅FAU沸石Si-O骨架与被吸附乙胺之间可能存在的强相互作用、为本研究测定的热力学定量数据△H1值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