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业科学   2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62.
63.
使用洗涤法、PDA平板法、滤纸保湿法、扫描电镜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水稻生产中使用的3个红米品种种子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洗涤法检测红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Aspergillus及Fusarium,出现频率为83%及5%。PDA平板法检测出的主要菌群为Aspergillus、Fusarium、Verticillium,种子携带3个属真菌的分离比率为28%、39%及10%。滤纸保湿法检测出的优势菌群与PDA平板法一致,均为上述3个属的真菌,其检出频率分别为17.6%、41%及12%。红米水稻品种种子表面携带的真菌类型丰富,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64.
抗根癌菌剂防治核果类果树根癌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引进的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对我国果树根癌病进行了防治效果的研究,主要包括室内、温室和田间抑菌效果的检验、生产用培养基的改进和菌剂剂型的选择等。室内和温室试验表明,K84菌株能够抑制所有供试的生物Ⅱ型和部分生物Ⅰ型的根癌土壤杆菌,而对来自葡萄的Ⅲ型病菌无效。桃树的田间试验表明K84菌株对人工接种的病菌预防效果可达100%,对自然重茬土壤内的根癌菌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苗龄越小、处理越早,防治效果越好。草炭制剂明显优于液体制剂,其保存期长而且易于运输。本文还介绍一种适于大规模生产的培养基WY。  相似文献   
65.
以14C标记碳酸钡(Ba14CO3)为起始物,采用4步反应合成14C-1,2,4-三唑,总强度为5.813 1 mci,比强为15.53 μci/mg, 纯度大于99%,放化收率84.21%。在此基础上,参照文献报道的有关腈菌唑合成的方法,以4-氯苯乙腈为原料,经取代、缩合等3步反应合成了14C-腈菌唑,其总强度为0.556 6 mci,比强为2.53 μci/mg,纯度大于96%,放化收率85.4%。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腈菌唑在2~3叶期小麦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传导。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6~120 h,小麦根部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由59.88%下降为 24.87%;在幼苗茎基部和叶片中,放射性物质分布比例分别由14.18%、1.19%上升为 19.47%和33.75%;14C-腈菌唑被小麦幼苗吸收后向顶传导的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分布和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放射强度由2.94×10-6 μci上升为322.72×10-6 μci。放射性自显影表明,根部给药后120 h,14C-腈菌唑可以内吸传导到整个小麦植株。  相似文献   
66.
臭氧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臭氧作为土壤熏蒸剂防控蔬菜土传真菌病害的理论依据。研究离体条件下臭氧熏蒸处理对黄瓜枯萎病菌、立枯丝核菌和甘蓝枯萎病菌3种土传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为62~72mg/m3处理对3种供试病菌菌丝生长显著抑制,随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提高,当达到120min时,抑制率均达到了90%以上均显著高于30和60min的处理,并且菌丝量明显减少,菌丝体发生聚集、卷曲、局部膨大,菌丝隔膜消失、原生质体溶解。黄瓜枯萎病菌和甘蓝枯萎病菌的孢子在水琼脂上涂板,臭氧处理质量浓度为40mg/m3,总体表现为病菌孢子涂板后培养时间越短,臭氧处理时间越长,臭氧对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越高:病菌孢子涂板后立即处理3min,对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100%,而涂板后培养10h,处理1min,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臭氧质量浓度为40mg/m3处理3min对孢子具有杀灭作用,相同条件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说明了孢子对臭氧比菌丝敏感。臭氧具有抑制多种土传病原真菌的良好效果,尝试臭氧作为土壤熏蒸剂防治蔬菜生产中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青稞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真菌情况,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青稞种子的带菌消毒效果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青稞种子播前包衣处理和种传真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云南迪庆‘云青1号’、‘云青2号’和‘短白青稞’3个主栽品种进行带菌检测,并对种子进行拌种或浸种处理测定6种杀菌剂对种子消毒效果,分析杀菌剂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青稞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Penicil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核腔菌(Pyrenophoraspp.)、附球菌(Epicocc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spp.)、链格孢(Alternaria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青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镰刀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大,后期出现幼苗坏死现象。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对青稞种子携带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消毒效果,50%福美双WP消毒效果最优,达100%;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处理对青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呈现迅猛扩展的趋势并对生产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防治该病害的种子处理、化学及生物防治、嫁接以及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CGMMV与寄主黄瓜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寄主对CGMMV病毒的防控策略提出了展望,并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新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9.
 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引起的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种传病害,可为害多种葫芦科作物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原菌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带菌是田间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初侵染来源,因此,种子健康检测成为病害综合防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Bio-PCR是当前种子携带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而特异性引物的选择和使用是检测的关键。本研究使用已报道的7对引物对17株西瓜嗜酸菌、10株嗜酸菌属其它种的菌株和6株其它属的植物病原细菌进行了Bio-PCR检测,筛选出对西瓜嗜酸菌特异性最好的引物为SEQID4m/SEQID5。研究表明:使用该引物对西瓜嗜酸菌MH21纯菌菌悬液的检测限度为102 CFU·mL-1;在人工添加菌悬液的模拟带菌西瓜种子中,使用ASCM和EBBA两种半选择性培养基结合引物SEQID4m/SEQID5进行Bio-PCR检测,ASCM对种子中带菌量的检测限度可达到0.01 CFU·g-1,EBBA对种子中带菌量的检测限度为0.1 CFU·g-1。  相似文献   
70.
<正>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大豆作为主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油脂、塑料、医药和纺织等工业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也日益提高。目前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于美国、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