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肺癌常规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十分常见,患者死亡率高,生命质量较低。而术后免疫治疗可充分调动患者的机体防御机制,激活免疫细胞,杀灭残留癌细胞。目前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4大类:过继性免疫治疗、树突状细胞疫苗、非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和抗原特异性疫苗。这些研究成果均表明肺癌术后免疫治疗干预可有效减少癌细胞残留,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显著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3年9月至2006年11月期间,57例65岁以上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口服吉非替尼250mg 1次/d。应用方差分析、t检验、Kaplan-Meie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31例,女26例;年龄65~86岁,中位年龄71岁;Ⅲ期10例,Ⅳ期47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1例(1.8%),部分缓解(PR)14例(25.5%),有效率(CR+PR)27.3%;疾病稳定(SD)24例(43.6%),疾病控制率(CR+PR+SD)70.9%;疾病进展16例(29.1%);症状改善率63.6%,症状改善中位时间为8d(3-17d),症状改善持续中位时间为5.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3个月(27d至24个月),中位生存期7.8个月(18d至34个月),1年生存率3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42.1%、腹泻31.6%,大部分腹泻患者为轻度,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仅1例患者因腹泻停药。皮肤瘙痒4例(7.3%),皮肤干燥4例(7.3%),口腔疼痛伴溃疡1例(1.8%),还有1例(1.8%)患者因出现双足皮肤干燥、脱皮和趾甲皲裂而影响行走。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儿童IDDM的发病率调查(1988—199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北京市儿童可靠的IDDM发病率,于1995年对1988-1994年期间新诊断的0-14岁的IDDM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登记。以全市医院确诊的病例为第一来源,以全市中小学独立调查的病例为第二来源。1988-1994年北京市0-14岁的年平均人口为2079741。医院登记的IDDM患者135例,学校调查出44例,其中42例与医院相同,总计为137例,1988-1994年平均年粗发病率0.94/10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剂量学角度对旋转拉弧适形放疗技术(RapidArc-SBR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计划进行比较。方法 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RapidArc-SBRT与IMRT治疗,对靶区剂量分布、正常肺组织和关键器官受照射剂量、整个放疗过程的机器总跳数和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靶区适形指数(CI)与不均匀性指数(HI),IMRT优于RapidArc-SBRT(P〈0.01);受较低剂量照射的正常肺组织体积RapidArc-SBRT大于IMRT(P〈0.05);治疗总跳数和治疗时间RapidArc-SBRT优于IMRT(P〈0.01);关键器官受量IMRT与RapidArc-SBR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RT与RapidArc-SBRT在组织和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上具有相似的剂量学优势,IMRT具有更明显的靶区适形度优势,RapidArc-SBRT具有机器总跳数和治疗时间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相关抗原。方法 提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蛋白,用20例食管癌患者血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分别作为检测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将差异蛋白酶解后用质谱进行鉴定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鉴定的肿瘤相关抗原进行验证。结果 食管癌血清的阳性信号比较多,其中70 kDa的蛋白阳性率为40%(8/20),而健康对照血清阳性率为0%(0/20),该蛋白被鉴定为HSC70或称HSPA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C70在食管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且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联合免疫印记和质谱技术可以鉴定肿瘤相关抗原;HSC70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参与蛋白,可能是食管癌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EGFR-TKI如何应用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针对EGFR-TKI明显获益的患者反复应用EGFR-TKI药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青年(年龄≤40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年NSCLC的临床病理生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02例资料完整的青年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女性所占比例为43.1%,男女比例为1.32:1;29.4%有吸烟史;以腺癌为主,占77.5%;以低分化癌为主,占64.1%;晚期肺癌(Ⅲb期及Ⅳ期)占87.8%.6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3.5个月.87例接受一线化疗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6.0%,疾控率(disease controled rate,DCR)为79.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为5.0个月.38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治疗患者ORR为40%,DCR为65.7%,中位TTP为5.5个月;12例二次或多次TKI治疗患者DCR为66.7%,中位TTP为3.0个月.结论 青年NSCLC中位确诊时间长,女性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与吸烟的相关性较弱,以分化差的晚期腺癌为主,确诊后应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但总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inhibitor,EGFR-TKI)治疗获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再次给予TKI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二次TKI治疗时,原药或换药,哪一种选择更为合理。方法回顾晚期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既往吉非替尼治疗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或稳定(stable disease,SD),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3个月,病情进展后,间隔时间至少1个月,分别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就两组患者的疗效、优势人群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1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组30例,厄洛替尼组31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平衡。吉非替尼组与厄洛替尼组疗效比较,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0%vs 22.6%,P=0.300,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al rate,DCR)(60%vs 74.2%,P=0.237,8)、中位PFS(3.0个月vs 3.5个月,P=0.494,5)、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8.3个月vs8.5个月,P=0.140,8)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首次吉非替尼PFS≥6个月(HR=0.317,95%CI:0.102-0.984,P=0.046,9),两次TKI间隔时间≥3个月(HR=0.224,95%CI:0.071-0.713,P=0.011,3)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而两次TKI间隔时间≥3个月(HR=0.262,95%CI:0.097-0.705,P=0.008,0)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结论既往吉非替尼治疗获益的晚期NSCLC患者再次TKI治疗,无论选择吉非替尼还是换用厄洛替尼均可获益,这种获益与首次TKI的PFS、以及两次TKI的间隔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亚败血症(subsepsis allergical;wissler病)系一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伴皮疹及关节酸痛,血液白细胞增多,血培养阴性,而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慢性感染、过敏或自身免疫所致的一种独立疾病,但也有人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临床阶段。本病的临床表现较复杂,且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亦往往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并给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