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13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色差法对光皮木瓜与不同产地皱皮木瓜进行质量评价,探讨其质量控制的新方法,为中药木瓜的品质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光皮木瓜与不同产地皱皮木瓜共15批次,应用HPLC测定木瓜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应用色差法比较不同批次供试药材的甲醇提液颜色。结果:HPLC检测结果显示所测供试药材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0.16%~2.51%和0.44%~1.96%,总量均不低于0.5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但光皮木瓜有效成分含量低于皱皮木瓜;色差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批药材的△E^*值(总色差值)相差不大,但光皮木瓜药材的a^*、b^*值与皱皮木瓜各批次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色差法可以作为鉴别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探讨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hTERT和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分别封闭HL-60细胞hTRET与c-myc基因,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分别使用TRAP-ELISA法、PAGE-银染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ASODN作用细胞72h后。hTERT、c-mycmRNA的表达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以30μmol/L作用组表达量最低。TRAP-ELISA检测:hTERT ASODN10、20、30μmol/L作用组,c-myc ASODN20、30μmol/L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c-myc ASODN 10μmol/L作用组及c-myc、hTERTSODN作用组与未作用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CR-PAGE检测:hTERT与c-myc ASODN作用组较SODN作用组端粒酶条带明显减少,以30μmol/L作用组条带最少,而同浓度hTERT ASODN作用组较c-mycASODN作用组条带减少。结论hTERT与c-myc基因ASODN能够分别抑制该基因mRNA的表达,同时具有下调端粒酶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病历书写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者在查房中发现实习生所写病历中存在四诊内容不完善、病例特点不突出、辨病辨证不规范、理法方药不统一、医患沟通不到位等问题,自编自演SSP应用于中医内科学见习中不仅提高学生收集四诊信息、提炼病例特点能力,同时可以使其加深对病证的理解,掌握辨证论治,加强临床应变、医患沟通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 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 例,正常对照组40例,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对照组:卡托普利25~50 mg,3次/d;尼群地平10~20 mg,1次/6 h;美托洛尔12.5~25.0 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160 mg/次·d.结果 DN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49.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0%(71/91),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 例,阳性率为14.6%(11/75),两组比较异差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降压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是治疗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有效降压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对新近发现的2-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后,来改善他们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58例新近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短效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使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维持1个月后停胰岛素改口服降糖药。观察组开始即用降糖药治疗,1个月后使血糖的结果也在正常范围。观察两组6年来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无论在血糖控制和服药的剂量及并发症都优于观察对照组。结论对新近2-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建议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新近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大陆地区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空间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空间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方法 建立43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据库(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利用ArcGIS 10.0软件对疫情分布进行趋势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人口学特征。结果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上海地区病例明显减少;建立的趋势面分析显示其发病由北向南呈明显上升趋势,自西向东直线斜率有所减小。2013年2-5月省级水平和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市级水平的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144 718、0.117 4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局部Moran''s I和热点分析显示浙江省北部、广东省南部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主要高聚集区域(Z>2.58)。结论 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中国大陆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表现为省级水平空间聚集性下降,但地市级水平的空间聚集性和局部热点数量有所增加,应根据空间分布相关特点,科学制定防控疫情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孙慧誌  田德润  孟洁  等. 《天津医药》2016,44(8):993-995
摘要: 目的 改进小鼠前脂肪细胞 3T3-L1 的培养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方法。方法 使用含有 10%胎牛血清 (FBS) 的高糖型 DMEM 液体培养基常规培养小鼠前脂肪细胞, 2~3 d 换液 1 次。细胞按诱导分化方式的不同分为三联诱导组和四联诱导组。三联诱导组诱导分化培养基Ⅰ成分为常规培养基基础上加用人胰岛素 10 mg/L, 1- 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 (IBMX)0.5 mmol/L, 地塞米松 (DEX) 1.0 μmol/L; 四联诱导组诱导分化培养基Ⅰ的成分为在三联诱导组基础上加入吲哚美辛 0.1 mmol/L。2 组均诱导分化培养基Ⅰ培养 2 d, 连续诱导 2 次后换用诱导分化培养基Ⅱ, 成分为: 高糖型 DMEM 培养基含 10 %胎牛血清、 100 U/mL 青霉素和 100 mg/L 链霉素混合液, 人胰岛素 10 mg/ L。培养 2 d, 连续诱导 2 次。倒置显微镜和油红 O 染色观察诱导前及诱导后 2 组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小鼠前脂肪细胞 3T3-L1 状态良好, 呈现铺路石状生长, 均匀布满培养瓶底, 2 d 传代 1 次。四联诱导组诱导分化结果优于三联诱导组。三联诱导剂诱导前脂肪细胞后, 细胞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四联诱导剂诱导前脂肪细胞后, 可达到 90%以上的成熟脂肪细胞。成熟的脂肪细胞呈圆形, 有大量脂滴聚集, 油红 O 染色显现橘红色。结论 在三联诱导基础上加入吲哚美辛的四联诱导法可以更好地促进脂肪前体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 〖JP2〗了解住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并解决某医院住院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异常增高原因。结果 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1%,明显高于2013年的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8,P<0.01);干预后2015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22%。调查发现一次性使用换药包灭菌方法与碘伏包装材料使用不当,是造成感染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标性监测是及时发现感染隐患的有效措施,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一次性灭菌物品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测定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工作量,明确其护士配置的实际需求,探索其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方法 编制护理项目观察表, 培训观察员, 测量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的总工时, 计算病房所需护士数。 结果本病房涉及 98 项护理项目,其中直接护理项目 68 项,间接护理项目 30 项;平均每例患者 24h 护理项目总工时为 730.86min ;理论所需床护比为 1∶2.2 。 结论 本研究初步测量骨髓移植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并计算出适用于骨髓移植病房的理论床护比,为在临床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和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对260例不同年龄阶段的成人AL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①82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CD7的阳性率为100%,CD2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14—18岁组CD2阳性率(91.67%)显著高于19—35岁组(65.71%)和35岁以上组(43.48%)(P〈0.05);CD34和HLA—DR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5岁以上组甩A-DR阳性率(39.13%)显著高于14—18岁组(4.17%)和19—35岁组(11.43%)(P〈0.05);35岁以上组髓系抗原(MyAg)和CD13阳性率分别为65.22%和52.17%,显著高于19—35岁组(34.29%和22.86%)(P〈0.05)。②178例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19和HLA—DR阳性率为100%,除19—35岁组CD33阳性率(52.70%)显著高于14—18岁组(32.50%)外,其余各表面抗原在不同年龄阶段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成人T—ALL免疫表型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年长成人T-ALL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表面标志异常表达;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异质性似较成人T—ALL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