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医药卫生   52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介绍了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从溶栓前护理、溶栓中护理、溶栓后护理方面综述了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952.
目的;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k基因/GCV系统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治疗鼠脑胶质瘤。方法:分别用tk基因/GCV系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和两者联合进行治疗鼠脑胶质瘤,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15,21天分别用核磁共振(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观察治疗后生存期。结果:联合tk基因/GCV系统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比单用其中一种的治疗效果好。结论:tk基因/GCV系统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能提高鼠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3.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激活大鼠枯否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调节大鼠枯否细胞(KC)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下,内毒素(LPS)激活KC,采用聚苯乙稀颗粒检测KC的非特异吞噬作用,3-氢尿嘧啶(3H-Uridine)掺入法反映KC合成RNA的能力,生物素链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KC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分泌量。结果 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的浓度从0.000mmol/L上升到0.500mmol/L时,KC吞噬聚苯乙稀颗粒数量、3H-Uridine掺入量、TNF-α和IL-6分泌量分别从(8.80±0.74)/细胞、(20425±2768)DPM/1×106细胞、(105±80)μg/L、(12±2)μg/L上升到(18.53±2.15)/细胞、(39328±2169)DPM/1×106细胞、(300±30)μg/L、(37±4)μg/L。结论 KC的非特异性吞噬作用、3H-Uridine掺入量、TNF-α和IL-6分泌量依赖于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的含量,谷氨酰胺缺乏或不足导致KC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54.
��֢���������׵�����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由于近 10余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对其发病机理及病理演变过程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 ,监测手段、抗生素及新抑胰酶剂的发展 ,使SAP的治疗对策上有了概念上的更新 ,已初步形成了公认的较为规范化的治疗程序 ,SAP的治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此拟作一概括的介绍。1 诊断标准及分级的统一SAP的诊断已从形态学提高到临床病理学。结合亚特兰大国际胰腺炎会议的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 将SAP分为两级 :Ⅰ级 ,为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Ⅱ级 ,伴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并提出根…  相似文献   
955.
迄今为止,肝脏手术仍有2%~10%的手术死亡率和20%左右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多由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肝功能不全和 MODS 引起。我们设想,肝脏手术创伤\出血与输血,肝血流阻断与复流性损伤等对病人的打击程度,会集中在术后早期的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如炎症细胞因子)上反映出来,并预示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956.
肝门胆管良性狭窄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前瞻性地评价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处理方式与近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观察了按病因不同分为4组的25例患者,分别以不同方式治疗所取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良性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疗效确切,随访期间返流性胆管炎1例,发生率较低,仅为10%,肝门胆管原位整形保持了胆管生理学的完整性,惟需可用的良好的自体修补组织及合理的手术设计两个因素;含石的萎缩右半肝切除加肝门胆管整形既达到了清除病灶的目的,又保持了胆管的通畅性及生理功能的完整性;气囊扩张虽对轻度环形狭窄有良效,但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伴肝门管状狭窄气囊扩张疗效欠佳。结论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各异的治疗方案(个体化),处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可获近远期良效。  相似文献   
957.
肝内胆管结石症行肝脏移植(附1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症作为肝移植指征之一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对1例28岁男性患广泛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并胆汁性肝硬变的患者进行原位肝移植。结果 移植后恢复良好,已出院,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作为肝移植指征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减少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的残留。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行病灶肝切除并结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应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残石率。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无胆漏、肝衰及手术死亡发生,术后B超、逆行T管造影及术后胆道镜检查证实的即期残石率仅4%(2例)。结论 减少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关键是术中术后胆道镜的使用,肝内及肝门胆管狭窄的彻底处理;依据狭窄胆管所引流区域行“根治性”的肝组织切除是取尽结石,清除病灶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959.
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甲状腺肿瘤的术前CT增强前后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9例.结果增强扫描18例腺瘤中,12例囊性腺瘤有完整性强化环,6例实体腺瘤瘤内岛形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均无完整强化环,其中4例瘤壁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7例瘤内有钙化(呈斑点状、细颗粒状或二者混合状),4例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结论甲状腺肿瘤必须强调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特征,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肯定征象.瘤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和瘤内斑点状、颗粒状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诊断征象.瘤周完整性强化环、瘤壁光滑锐利是良性腺瘤的征象.  相似文献   
960.
Mile手术骶前引流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le手术骶前引流效果直接影响会阴部伤口愈合 ,在各类引流物中 ,烟卷、乳胶管或双套管低负压吸引器引流可发生逆行污染。我们从 1 995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改用负压引流球管骶前引流 83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用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球管。引流管质地柔软 ,刺激性小 ,不易老化 ,直径 6mm ,管壁多侧孔 ,管腔内壁带槽。引流球容量 1 0 0ml,负压吸引力约 -1 0kPa ,接引流管端备有单向活瓣。排引流液时 ,液体不会逆流污染。1 2 引流方法 盆腔彻底冲洗止血后 ,在右髂窝皮肤切一小口 ,用血管钳在腹膜外做一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