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01篇
医药卫生   52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942.
为了进一步开展粉葛与葛根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该文分别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蒽酮比色法,用于检测粉葛与葛根中23种黄酮类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同时对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及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黄酮类成分检测方法,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48%~105.5%,利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粉葛和葛根样品中的17种黄酮成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蒽酮比色法建立了木质纤维素、可溶性糖、淀粉的检测方法,利用上述方法分析发现粉葛中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葛根,淀粉含量显著高于葛根,而二者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且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上述结果将为粉葛和葛根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中医药联合化疗防治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提高辅助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PubMed等数据库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研究文献进行筛选与数据提取,应用Cochrane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个RCTs,Meta分析显示,对比单纯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提高LAGC术后KPS评分、提高CD3+指标、提高CD4+/CD8+,降低术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症状、腹泻、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率。在术后QLQ-C30评分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中医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疗效相当;中医药联合化疗可以降低LAGC术后1年、2年、3年、5年累计复发转移率,延长DFS。结论 中医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提高LAGC术后患者免疫水平及KP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LAGC术后累计复发转移率,提高DFS。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症状性咽喉反流(LPR)患者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的影响。 方法 将咽部异物感、反复清嗓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诉的229例LPR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4C呼气试验将所有LPR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分别给予HP根除治疗(三联疗法)与抑酸治疗。所有患者在初诊及治疗后复诊时均收集唾液样本(HP阳性者复诊时复查14C呼气试验),并比较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评分和唾液胃蛋白酶浓度变化。 结果 HP阳性的LPR患者其RSI及RFS总分与HP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11.00 vs 9.00, P=0.077; 8.50 vs 9.00, P=0.415),但HP阳性者其声嘶(P=0.005)、烦人的咳嗽(P=0.016)等症状评分,声带水肿(P=0.002)体征评分及唾液胃蛋白酶浓度显著高于HP阴性者(94.90 μg/mL vs 45.28 μg/mL, P<0.001),且治疗后HP阳性的LPR患者RSI和RFS评分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2,P=0.019,P=0.013,P=0.027)。 结论 HP感染的LPR患者应用HP根除治疗后部分症状、体征评分和唾液胃蛋白酶浓度均显著下降,提示HP感染在LPR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5.
王晞星方证对应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口腔溃疡病情迁延,缠绵难愈,不易治疗。临床上很多医生喜投清热解毒、苦寒清下之剂,常常不能奏效,反耗伤正气,贻误病情。王晞星教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机转化分阶段治疗。准确辨证,方证对应,每每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直肠癌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准确性的肠镜活检方式。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该院肠镜活检确诊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实验组采用内镜圈套器取材;对照组采用内镜活检钳取材,以术后大体病理切片组织学分级为标准,比较两种取材方式的活检切片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准确率。结果内镜活检钳取材组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准确率为67.3%,术前活检分级偏低的病例占25.0%,分级偏高的病例占7.7%。圈套器取材组准确率为89.3%(P<0.01),术前活检分级偏低的病例占3.6%,分级偏高的病例占7.1%。两组活检取材方式均无直肠穿孔及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镜圈套器对直肠癌术前病理活检取材,能提高术前病理活检组织学分级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活检方式。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讨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尿道瘢痕切除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3例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采取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尿道瘢痕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0.3~1.5 cm,平均(0.8±0.1)cm.阴茎体部尿道狭窄4例,尿道闭锁1例;球部尿道狭窄15例,尿道闭锁4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9例.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尿失禁,大出血等并发症,术中留置F18 ~ F22硅胶导尿管.手术时间20~ 68 min,平均(36±4.7) min.术后留置硅胶导尿管4~6周,拔除导尿管1周后复查最大尿流率14.8~32.4 ml/s,平均(21.3±2.6)ml/s.拔除导尿管后随访3~8个月,1例患者给予尿道扩张4次,1例患者再次行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尿道瘢痕切除术治愈,其余病例治愈.结论 筋膜扩张器联合经尿道等离子尿道瘢痕切除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8.
钟育波  邱磊  谢沛标  廖健南  周爱华  魏君 《广东医学》2012,33(13):1934-193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subtotal colectomy with antiperisaltic cecoproctostomy,LASCAC)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在腹腔镜下完成全结肠游离,在腹部做小切口入腹,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手术.结果 LASCAC完成13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50) min,出血量50~130 mL,中位出血量70 mL,辅助切口平均长(5±0.8)cm,肛门排气时间(2.1±1.1) d,可下地行走时间(3.5±1.5) d,术后住院时间(11±3)d,无发生切口感染、吻合漏、吻合狭窄、盆腔感染.术后1周内,2例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随访3~26个月,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痊愈率100%,排便2~5次/d,13例对排便频率感到满意.术后1年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10±25)分(满分144分),而术前仅为(90±15)分.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方法,LASC创伤小,对患者机体内环境影响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观察缓激肽(BK)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只健康Wister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分为4组,在大鼠双侧海马背侧细胞带分别注入蒸馏水5 μl(DW组),BK2.5 μl、DW2.5 μl(BK组),Aβ2.5 μl、DW2.5 μl(Aβ组),Aβ2.5 μl、BK2.5 μl(Aβ+BK组).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皮层区的磷酸化Tau阳性细胞数.结果 Aβ+BK组海马CA1、CA4区及皮层区磷酸化Tau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Aβ与BK同时注入大鼠海马可产生协同作用,引起Tau蛋白更明显的磷酸化,提示可以用此方法 建立A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50.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常规的治疗手段并未明显降低其死亡率。近年来,免疫治疗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是,大多数CRC患者对免疫治疗缺乏响应,耐药的关键机制在于肿瘤微环境(TME)中各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形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TME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CRC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抵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拟对近年来有关CAFs通过调节CRC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促进肿瘤产生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抵抗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靶向CAFs、提高CRC免疫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