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方通过下调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KM2)蛋白表达而抑制有氧糖酵解过程,从而对大肠癌HCT116细胞的促凋亡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健脾养正方对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诱导凋亡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和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观察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乳酸(LD)测试盒和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对HCT116细胞糖酵解代谢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EMT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糖酵解关键蛋白PKM2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作用HCT116细胞48 h,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健脾养正方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效应也增加,且在质量浓度为4. 0 g·L-1时,HCT116细胞抑制率在53. 87%左右,从而选取健脾养正方2. 0,4. 0,8. 0 g·L-1作为低、中、高剂量组进行研究;细胞流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P0. 05),且随给药浓度增加,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更明显(P0. 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均具有抑制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P0. 05),随给药浓度增加,作用更明显(P0. 05);乳酸和葡萄糖的测定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随给药浓度增加,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产生的乳酸量逐渐减少(P0. 05),葡萄糖利用量亦逐渐降低(P0. 05);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健脾养正方低、中、高剂量组E-cadherin,Bax蛋白表达量上调(P0. 05),N-cadherin,Vimentin,Bcl-2及PKM2蛋白表达量下调(P0. 05)。结论:健脾养正方可有效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抑制EMT,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下调PKM2蛋白表达而抑制HCT116细胞的有氧糖酵解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2.
当前我国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治疗逐渐倾向于结合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肿瘤免疫制剂、中医药等的综合治疗。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肿瘤治疗之中,并不断证明其有效性。中医治疗肿瘤应秉承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权衡虚实,扶正祛邪,要注重预防,早诊早治。在中医介入肿瘤治疗的时机方面,要抓住肿瘤围手术期手术后无瘤生存期促进恢复、降低转移风险,在放化疗时期予以增效减毒,晚期予以扶正固本。中医治疗肿瘤要与西医治疗取长补短,相互协同,才能切实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明确miR-27a-3p/RCBTB1/β-catenin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抑制胃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7a-3p、RCBTB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肝转移瘤组织内mRNA表达差异;质粒转染构建沉默或过表达miR-27a-3p、RCBTB1的稳定细胞株;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脾脏注射MFC细胞建立小鼠胃癌肝转移模型并以益气化瘀解毒方干预,检测肝转移瘤数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肝脏浸润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miR-27a-3p、RCBTB1、β-catenin、E-cadherin、Snail的表达。结果:miR-27a-3p在胃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升高(P<0.01),且Ⅳ期胃癌组织中miR-27a-3p表达较Ⅰ、Ⅱ、Ⅲ期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iR-27a-3p过表达组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miR-27a-3p沉默组细胞侵袭性减弱(P<0.01)。高通量测序显示,益气化瘀解...  相似文献   
74.
免疫治疗是当前实体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而在免疫系统中发挥负性调节分子的免疫检查点在限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PD-1及PD-L1、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开发为抗肿瘤药物进行临床研究,dMMR/MSI-H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客观反应。本文基于结直肠癌免疫分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方名:健脾实肠汤 组成:党参15g,白术10g,炮姜炭5g,煨木香10g,吴莱萸3g,乌药10g,肉豆蔻5g,厚朴10g,炒白芍15g,炒防风10g,炙甘草5g,焦神曲15g.  相似文献   
76.
刘沈林认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气血本虚,化疗药物属阴寒药毒范畴,更致患者脾失健运,水走肠间或脾肾阳虚无以温化水湿而发腹泻.治疗上重视培护中焦及先后天阳气,主张灵活掌握风药及温阳药物的运用,辨证论治,审症求因,提出应渗湿止泻,健脾温阳.本文自化疗后腹泻方面,介绍刘沈林经验,并附验案两则,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77.
痰浊产生与大肠传导失司关系密切,痰浊为患是便秘发病的重要因素。基于痰浊闭阻的基本病机,参照便秘的基本治疗原则,运用辨证治疗的思想,将辛滑通阳法应用于便秘的治疗,运用瓜蒌、薤白为基本药物,以疏通为主要手段,兼顾理气化痰、泄肺通腑、健脾助运,使便秘之证迎刃而解,以期继承发展经方经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8.
黄征宙  段培蓓  刘沈林 《河南中医》2016,(10):1767-1769
目的:观察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接受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并出现外周神经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弥可保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缓解情况及血黏度、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改善率为91.4%,对照组改善率为54.3%,两组患者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熏洗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灌肠方中的有效成分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澳洲茄胺抑制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澳洲茄胺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凋亡;q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cl-x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Akt表达情况。结果?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检测法证实澳洲茄胺对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给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流式检测发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凋亡增多;qPCR法证实澳洲茄胺能上调Bax、下调Surviv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澳洲茄胺上调Bax蛋白,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蛋白活化,下调Bcl-2、Bcl-xl蛋白表达,升高Bax/Bcl-2表达比值,并且抑制PI3K、Akt蛋白活化。结论?澳洲茄胺抑制肠癌HCT-116细胞增殖,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调控Caspase家族、Bcl-2家族、Survivin、PARP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对凋亡的2条途径均有作用,即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化瘀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MFC荷瘤615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益气健脾化瘀方20 g·kg~(-1)+5-FU 25 mg·kg~(-1))组,每组6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离移植瘤、脾、胸腺,计算抑瘤率、胸腺、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肿瘤组织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水平及其亚型多形核细胞样(PMNMDSC),单核细胞样(M-MDSC)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各免疫细胞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5-FU组小鼠体质量、瘤重、胸腺、脾指数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体质量增加,瘤重减轻,胸腺、脾指数升高(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总MDSCs水平下降(P 0. 05,P 0. 01),益气健脾化瘀方组,5-FU组及联合组PMN-MDSC水平均下降(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PMN-MDSC水平下降(P 0. 05),M-MDSC水平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健脾化瘀方组巨噬细胞及其M1型水平增加(P 0. 05),各T细胞群水平均增加(P 0. 05,P 0. 01),5-FU组巨噬细胞,CD3+,CD4+,CD8+T细胞群水平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巨噬细胞,CD4+,CD8+T细胞群水平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与5-FU组比较,联合组i NOS,Arg-1 mRNA表达均下降(P 0. 05,P 0. 01)。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方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使用能更好地抑制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改善化疗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SCs的水平及增加T细胞、巨噬细胞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