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裉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裉黑素对幼龄、老龄及光制颠倒条件下小鼠交叉上核内c-fos基因蛋白和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裉黑素对小鼠视交叉上核c-fos蛋白水平的影响,采用RT-PCR法,扩增视交叉上核内c-fosmR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幼禽鼠c-fos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高于老龄鼠,光制颠倒条件下。c-fos蛋白及c-fosmRNA水平均提高。结论  相似文献   
32.
霍艳  王惠兰  李红英  韩敏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43-1044
目的 观察长疗程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米非司酮对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第1~5天开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续6个月。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35%患者出现抗糖皮质激素症状,治疗6个月症状无明显加重。有抗糖皮质激素症状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于治疗3个月时明显升高,而治疗6个月时明显降低(P〈0.05),与无抗糖皮质激素症状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疗程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无严重抗糖皮质激素效应发生;测定循环中皮质醇、孕酮水平可能不适合用来判断米非司酮有无抗糖皮质激素效应及抗孕激素效应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宫颈妊娠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0例(A1~10)宫颈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A1、A3、A4、A9出血较多的患者通过钳刮术止血,并在术后明确诊断。A2、A6例有合并症伴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全子宫切除术,其余4例通过超声早期诊断。A2、A10β-HCG水平较低,行MTX保守治疗成功,A7在MTX保守治疗β-HCG下降的情况下发生大出血,钳刮术未能止血,由于经济原因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而行全子宫切除术;A8行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后行钳刮术,疗效满意。结论(1)宫颈妊娠病情凶险,应慎重对待。(2)超声检查对宫颈妊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对于早期患者可根据孕周、β-HCG、胎芽大小、胎心有无选择氨甲蝶呤(MTX)全身或局部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对于MTX治疗无效或发生阴道大出血时,若有条件应首选子宫动脉栓塞;若无条件,可在有止血措施的情况下,选择钳刮术,迫不得已才行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加温器夹持位置对肠内营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抽取的5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测量距鼻孔100 cm位置处的肠内营养液温度,观察组测量距离鼻孔60 cm处的肠内营养液温度,比较两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8%,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和32%,两组数据经过比较后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离鼻孔60 cm处放置加温器,小时流速为120 ml,相当于肠内营养液温度调整至37摄氏度,能够将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5.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约70%~80%。积极的救治及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产后出血的文章进行归纳,认为产前宣教是预防的关键,早期诊断(发现)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核心,加强分层级培训、合理配置医护资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c-fos是编码核内蛋白的原癌基因,在基因转录调控中起重要作用。c-fos在细胞及生物体中的表达随增龄而发生变化,被认为是一种衰老相关基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ar,SCN)与下丘脑、松果腺一起被称为哺乳动物生物节律钟,而松果腺分泌的褪黑素(melatonin,MEL)已成为衰老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SCN内c-fo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7.
38.
神经病理学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标准,本文从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的实验动物设计、优选的动物年龄、神经系统解剖和组织处理、以及病理结果的解释方面概述了标准化的发育神经毒性神经病理学评价原则和方法。介绍了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神经病理学评价相关国际指导原则要求,为减少我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间实验程序的差异,为我国从事药物非临床发育神经毒性研究的病理学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9.
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抗体已成为近年来抗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其具有特异性高、选择性强和非细胞毒性等优点,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类药物结构和功能相对复杂,给安全性带来特殊风险。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可能介导的毒性作用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案。通过对新型抗体类药物的类型、结构特点、作用方式以及主要的毒性风险进行综述,并结合已批准的新型抗体类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例,探索新型抗体类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AKT、PI3K和PTEN的表达。结果 P-AKT和PI3K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而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 P均<0.01)。P-AKT、PI3K和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01),与年龄、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有腹水无关( P >0.05)。 P-AKT和PI3K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552, P <0.01),P-AKT和PTEN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497, P <0.01),PI3K和PTEN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r =-0.535, P <0.01)。结论 P-AKT、PI3K的过表达伴随PTEN表达缺失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