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кB的水平与心肺复苏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60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病人,依据复苏效果分为A组(29例)心肺复苏30 min无效死亡;B组(21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10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D组).于心肺复苏即刻(0 h)、1 h、3 h、6 h、12 h留取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计数法检测核因子-кB水平,比较各组病人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A、B、C三组核因子-кB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于心肺复苏3 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心肺复苏6 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持续至12 h;C组于心肺复苏3 h激活达峰值,12 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核因子-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心肺复苏早期核因子-кB的激活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核因子-кB正反馈的大量表达可能是心肺复苏病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75例,于入院即刻抽血,分别测定血中ET、NO浓度;选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中、重度ACOP患者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轻度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轻度与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度与重度中毒组比较,ET水平均升高,但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的变化与之相反.ET与NO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06,P<0.05).结论:ACOP时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NO/ET比例失调,加重微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在ACOP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有多种内固定材料可供选择,目的都是恢复骨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骨折在稳定的环境下愈合。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LCP)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如何合理使用LCP,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有待于临床总结。  相似文献   
24.
急救医疗资源是医疗救治能力的物质基础,其资源状况直接决定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对兰州市21家“120”急救网络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云南白药对血小板的释放与代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血小板颗粒内容物释放和代谢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止血和抗炎机理.方法:87例正颌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在术前3日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和安慰剂胶囊;采集术前和术中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手术开始前和术中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 (11-Dehydro-Thromboxane B2, 11-DH-TXB2)水平;分离和固定血小板,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和颗粒内容物的改变.结果:术前实验组血浆11-DH-TXB2(58.83±15.89)ng/L,对照组(69.54±14.43)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实验组11-DH-TXB2(90.41±38.97)ng/L,对照组(131.78±78.92)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血小板内α-颗粒数目减少,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南白药抑制血小板11-DH-TXB2的生成,反映了血栓烷A2生成减少,不会增加手术区域微血管的收缩,可能有利于改善术后局部血液循环;在手术刺激诱导下云南白药可促进血小板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利于提高术中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6.
对120只白来杭鸡于7日龄时用新城疫(ND)弱毒疫苗接种,8周龄时将鸡随机分成3组,用中等毒力的活疫苗(RDVK)免疫,第1组用加落花生油佐剂(含98.29%落花生油、1.43%Span-80、0.28%Tween-80)的RDVK(其中87.5份为佐剂,12.5份为RD-VK,使用前混合)皮下接种,每只0.5ml,第2组用加液体石蜡佐剂的RDVK疫苗皮下接种(0.5ml/只),第3组仅用生理盐水稀释的RDVK接种。在接种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清样品,用血凝抑制(HI)试验评估抗N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7.
气管插管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急救技能,是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关键措施.对于自缢患者,现场抢救时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和解剖标志严重损毁,现场气管插管难度较大,本研究就抢救8例白缢患者现场气管插管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肝素已有70年的历史,但用于抗血栓治疗还只是最近30年的事情。因此,人们对其抗血栓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并不甚熟悉。最近10年,肝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旨在对肝素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在抗血栓作用机理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肝素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治疗急性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一、肝素的基础研究:肝素是1916年由美国医学生 J·Mclean 发现  相似文献   
29.
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游离皮瓣和腓骨肌皮瓣配合正颌外科治疗8例严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应用额部靴形皮瓣进行全鼻再造的手术体会。方法在额旁正中皮瓣及额斜皮瓣的基础上设计额部靴形皮瓣,即以一侧滑车上动脉为蒂,皮瓣的“靴筒”部为皮瓣岛状转移的蒂部;而皮瓣的主体为越过额部的正中线直达对侧颞区的横向皮瓣,其中包括对侧滑车动脉供血区及颞浅动脉供血区。结果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应用此靴形皮瓣对2例鼻缺损患者行Ⅰ期全鼻再造。术后随访2例患者6~9个月,再造鼻均获成功,鼻的外形及通气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应用额部靴形皮瓣进行的全鼻再造的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皮瓣的血供可靠、手术可Ⅰ期完成、术后效果良好等优点,是修复鼻缺损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