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5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bcl—x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庆咸  陈协群 《医学争鸣》1998,19(4):455-456
目的:探讨bcl-x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白血病及4株白血病细胞中Bcl-x的表达,并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确定白血病细胞株中Bcl-x表达形式。结果:白血病中Bcl-x阳性率为73.7%(14/19),4株白血病细胞均表达Bcl-x-1形式。结果:白血病细胞中Bcl-x1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3.
74.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14-3-3ζ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敏感细胞HL-60和耐药细胞HL-60/VCR中的表达和作用。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和Pgp的表达以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用Western blot检测Pgp、14-3-3ζ以及抗凋亡分子BCL-2、MCL-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法检测14-3-3ζ在HL-60和HL-60/VCR亚细胞中的定位。采用将小干扰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瞬时转染HL-60和HL-60/VCR细胞,以观察细胞生长的变化。细胞增殖指标采用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测定法测定。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p、14-3-3ζ以及抗凋亡分子BCL-2、MCL-1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mdr1 mRNA和Pgp仅在HL-60/VCR细胞中高表达。与HL-60细胞相比,除了14-3-3σ之外,其他14-3-3亚型均在HL-60/VCR细胞中高表达,尤其是14-3-3ζ同时伴有BCL-2和MCL-1高表达。另外,研究发现14-3-3ζ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和核。通过RNA干涉抑制14-3-3ζ的表达能抑制HL-60和HL-60/VCR细胞的生长,下调BCL-2和MCL-1蛋白。结论:14-3-3ζ可能通过BCL-2和MCL-1介导调控HL-60和HL-60/VCR细胞的增殖,是治疗难治复发AML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我中心2007年至2013年确诊的34例Burkitt淋巴瘤(BL)的病理、临床特征及12例临床特点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13年我中心确诊的34例BL(占淋巴瘤总数1.43%,B细胞淋巴瘤2.03%)的病理资料及1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为[hyperCVAD(A+B)±R(利妥昔单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观察短期疗效[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和长期疗效[包括1年和2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中男∶女=10∶7,中位年龄23.5岁(3~74岁),0~14岁29.4%(10/34),15~22岁23.5%(8/34),大于22岁47.1%(16/34)。全身各脏器均可发病,主要以浅表淋巴结、脑部及鼻咽部为主。Ki-67指数均大于95%以上;c-myc阳性77%(10/13)。其中12例在我中心接受治疗,Ⅱ期1例(8.4%),Ⅲ-Ⅳ期11例(91.7%)。诱导治疗:11例(91.7%)采用hyperCVAD(A+B)方案化疗,3疗程后2例达PR,9例(82%)达CR。9例达CR的患者中有1例采用CHOPE方案巩固化疗,1年内复发;5例采用hyperCVAD(A+B)巩固化疗6疗程,1例1年后复发,2年OS及PFS分别为100%、80%。3例采用hyperCVAD(A+B)+利妥昔单抗(R)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2年OS及PFS均为100%,PFS较未用R组高。3例在巩固、维持治疗后序贯allo-HSCT,随访至2年无复发,病情稳定,OS及PFS均为100%。随访2年无复发8例,年龄小于15岁占50%(4/8),15~22岁占37.5%(3/8),大于22岁占12.5%(1/8)。结论:BL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男性高于女性,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诊断时临床分期常较高,需要高强度、高频率、足疗程、规律化疗,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利妥昔单抗和大剂量化疗药物协同使用,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能提高OS率与PFS,但仍需要临床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76.
患者 女性, 47岁,主因齿龈渗血2周于2013 年9月11日入我院.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10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20×109/L;凝血酶原时间14.8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9.0 s,纤维蛋白原含量1.5 g/L,D二聚体6.64 mg/L;经骨髓检查,伴t(15;17),(q22;q21), PML-RARα 阳性, 明确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入院查体:齿龈、皮肤有出血表现,胸骨压痛阳性,右下肺叩诊实音,右肺底呼吸音消失,考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入院后立即给予维甲酸20 mg/次,每天2次诱导分化治疗,同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纠正出凝血紊乱,输注血小板,降低出血风险,每日输注血液制品前给予地塞米松2 mg,同时给予哌拉西林钠抗感染治疗,积极完善肺部CT等相关检查.患者接受诱导分化治疗5 d后,出现刺激性干咳,伴轻度胸闷、气短.查体右肺底呼吸音消失,右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右侧胸腔积液(图1A).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表型、病理特征及治疗反应。方法:对西京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例M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岁(22~62岁)。1例诊断MS时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余6例骨髓形态学检查正常。7例MS病变分别累及皮肤、淋巴结、胰腺、胆管、乳腺、胸壁及眼眶。6例患者接受联合化疗、去甲基化治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位生存期7个月。其中4例死亡患者中,1例患者诊断后8个月进展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经多疗程联合化疗后,生存期达31个月,3例未进展至AML的孤立性MS生存期仅5个月左右。至随访结束时,2例患者存活,疾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1例患者发病时伴发MDS,多疗程化疗方案含去甲基化药物;另1例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治疗。结论:进展至AML的MS,其临床预后可能不劣于孤立性MS;由去甲基化药物或ASCT组成的强化治疗方案似乎有益于改善MS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8.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伴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防治棘手.长期以来,血小板输注一直是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但血小板保存时间短,来源紧张,并可发生输血反应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II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新药的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0.5,1.0和2.0μg/kg三个剂量组,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用ELISA法测定人血清中rhTPO浓度.结果: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ke分别为(46.74±6.36),(48.53±2.29)和(51.88±3.34)h;T1/2ka分别为(2.17±0.53),(2.64±0.53)和(2.84±0.62)h;Tpeak分别为(10.00±1.51),(10.22±1.20)和(10.00±1.00)h;ρmax分别为(312.29±61.65),(465.14±46.94)和(811.34±106.73)ng/L;AUC(0-216h)分别为(17269.92±4470.23),(29710.56±3890.28)和(53358.41±5608.01)ng/L·h.结论:当以0.5~2.0μg/kg单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注射液时,其在正常人体内表现为线性药动学特征,消除半衰期较长.推荐II期临床给药剂量为皮下注射1.0μg/kg,1次/d,连续7d.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观察非甾体抗炎药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作用。结果 :Na Sal对HL 6 0 VCR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1mmol L的非细胞毒剂量的Na Sal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多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逆转倍数为 1 0 1~ 3 2 6 ,相对逆转效率为 0 5 2 %~ 73 6 2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浓度发现 ,Na Sal并不增加HL 6 0 VCR细胞内DNR浓度。结论 :Na Sal能有效地部分逆转HL 6 0 VC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