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T2DM)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T2DM患者进行SSR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2组SSR的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波幅、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72例(72%)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血糖控制满意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比较,起始和N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幅和面积无显著性意义(P>0.05).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潜伏期、波幅、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可作为评价T2DM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T2DM患者SSR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与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2.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尢明显诱凶感四肢乏力尤以双下肢为甚,上楼梯及下蹲起立时困难,体重下降4年,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怕冷、胸闷,无水肿,无肌肉疼痛。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36  
目的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以加强对重点科室感染病原菌的监控,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采用纵向分析方法,对2000年(7~12月)与2002年(7~12月)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 结果本院2002年(7~12月)与2000年(7~12月)相比,肿瘤科、血液科、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居于前位,并呈上升趋势,而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由3.99%上升至12.37%,尤为明显;神经内科、外科、心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通过定期监控及纵向同期分析比较,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宣教,重视规范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外周T淋巴细胞瘤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近期完全缓解(CR)率41.7%、部分缓解(PR)率19.7%、稳定(SD)率6.1%、复发或疾病进展(PD)率32.6%;近期疗效,初治者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者无进展率(QR)、总有效率(OR)高于未使用L-ASP者,PD率低于未使用L-ASP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者Ⅰ+Ⅱ期、Ⅲ+Ⅳ期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2~3分、4~5分者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I评分0~1分OR、QR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初治者使用L-ASP者与未使用L-ASP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差异,复治者使用L-ASP者与未使用L-ASP者OS、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出现不同程度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部分出现肝脏损害、发热、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不完全肠梗阻。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较差,近期疗效影响因素较多,L-ASP可增强近期疗效,但无法延长患者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物理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传统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需求.教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实践、实践后的思考、思考后再实践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该教学组积极尝试了"教学思做"的闭环完整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学》中的应用,参与该教学模式的医学生对《物理诊断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扎实.  相似文献   
7.
8.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远隔部位F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后其远隔部位F波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9例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5例Meige综合征患者及2例痉挛性斜颈(TS)患者行BTX-A注射,并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及注射后12~24周时分别检测其尺神经及胫神经F波的各项参数变化。结果①注射后1周,有3例患者共5条尺神经未引出肯定波形。②与注射前比较,尺、胫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以及尺神经F波时限在注射1周后显著延长,且这种改变与注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注射12~24周时,上述两参数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平均潜伏期和时限是评价BTX-A远隔效应的敏感指标;BTX-A的远隔效应似与检查部位和注射部位间的距离有关,而与注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SPG3A基因组结构,探讨部分正常人群SPG3A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DNA序列测定对110个年龄大于60岁的正常人进行SPG3A/Atlastin基因多态分析。结果:在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编码序列中有两处基因多态;内含子3,内含子4和内含子6上分别发现了一处基因多态。结论:正常个体的等位基因中发现只有2个编码序列多态性且为高度保留序列,其余3个均位于内含子上。对序列变异、多态性相对频率及SPG3A基因组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疾病和其它轴突变性神经疾病的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臂丛损害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07/2005-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臂丛神经损害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结果①130例患者中30~49岁年龄组占53.1%,男女比率3.1∶1。交通意外创伤占50%。②645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336异常;272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80条异常。③847块肌肉中583块出现异常自发活动。④通过肌电图定位上、中干损害30例;中、下干损害27例;全臂丛损害40例;单纯上、中、下干损害分别为13,1,11例;单纯后侧束、内侧束、外侧束损害分别为2,3,3例。结论臂丛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交通伤是创伤性臂丛损害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测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