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1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中国老年麻醉的快速发展已经走过10年的奋斗历程, 取得长足进步[1], 但面对我国快速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中国老年麻醉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以应对2022—2032年中国深度老龄化对麻醉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超声造影(CEUS)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介入医学。CEUS检查使用超声造影剂(UCAs),实时评估其在血管或体腔内的灌注情况,从而观察血管病变及相应组织解剖结构变化情况。目前,CEUS在介入医学中的应用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病灶内积液引流位置、优化血管畸形硬化治疗、指导关节造影和淋巴结干预等。因此,对CEUS与UCA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介入医学中应用的系统综述,有利于为临床医师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脑电监测通过对大脑皮层电活动的记录,反应大脑意识状态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术中指导麻醉深度,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也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脑电监测指导下的麻醉管理可加速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但其与术中知晓、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及术后死亡等预后结局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重点就围术期脑电监测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为围术期麻醉深度脑电监测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烟雾病术后患者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强化干预联合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烟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 根据康复方式进行分组, 将采用常规干预+功能训练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强化干预+功能训练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并统计干预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两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两组ADL评分均提升, 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 3/42)低于对照组(22.00%, 11/50), P<0.05。结论烟雾病术后患者采用以结局为导向的强化干预联合功能训练的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提高自理生活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华西心晴指数(Huaxi emotional-distress index, HEI)对老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老年患者数据库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是否为恶性肿瘤、手术科室、术前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评分、Katz指数、HEI分级(1~4级)及不良情绪等观察指标, 分析HEI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的相关性。  结果  共入选56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患者,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ASA分级、是否为恶性肿瘤、手术科室、Mini-cog评分等在HEI不同分级之间及有/无不良情绪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情绪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P=0.003)、日均住院费用更高(P=0.001), 且HEI分级越高住院时间越长(P=0.000)。HEI分级和有/无不良情绪均与术后第7 d患者满意度相关(P均 < 0.05), 有不良情绪组术后7 d满意度更低。  结论  HEI可较好预测老年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相似文献   
57.
背景: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植活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体内各种遗传标记,其在敏感性和有效性方面各不相同,故亟待建立一种鉴别力强、敏感性高、不受性别限制的检测方法。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移植前及受者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样DNA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位点检测情况。设计:观察测量实验。单位: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免疫遗传重点实验室。对象:选择2004-02/2005-12在深圳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免疫遗传实验室配型成功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8对供受者血样,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平均35岁。接受血缘关系供者移植6例,无关供者移植12例。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检测技术,对18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后的系列血样及移植前供、受者的血样进行15个STR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的检测,找出供受者间的差异基因,观察移植后供者的STR基因在受者体内的植入情况及变化过程,找出最早检测到供者STR基因的时间及完全嵌合体最早出现的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移植前供受者差异基因。②供者STR基因及完全嵌合体最早出现时间。结果:供受者18对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供受者中能区分出彼此差别的平均STR差异位点数为12.4(8~15)个。②患者移植后最早可检测到供者STR基因的平均时间为8(5~14)d,由受者型向完全供者型转化的平均时间为14(9~23)d。植入状态由供受者嵌合型转为完全供者嵌合型。结论:荧光标记复合扩增STR检测方法可精确地描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状态及其演变过程,可为临床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检测β-catenin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中的表达情况,并与bcr/abl的表达变化相比较,为进一步探讨β-catenin在CML急性变中的意义提供依据。首先分离CML各期患者及正常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部分标本bcr/ab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CML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β-catenin在CML急性变期BMMNC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p<0.001)、加速期(p=0.016)及正常人(p=0.004),而在后三者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急性变期bcr/abl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期(p=0.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bcr/abl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r=0.620,p<0.001)。结论:CML急性变期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与bcr/abl的表达量有相关性。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可能与CML急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0例脐血AB0血型正定型鉴定中,检出78例ABO血型弱抗原反应和难以判定血型结果的疑难标本(1%。),经复查排除了弱凝集反应30例。检测260例脐血ABO血型反定型,相符血型148例(56.92%),不相符血型112例(43.08%)。PCR—SSP基因分型检测58例中45例血清学表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3例表型结果与基因定型结果不相符,1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与正定型完全一致。结论:采用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方法结合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原反应弱、抗体效价低的ABO血型质控效果好,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新生儿脐血AB0疑难血型的鉴定。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探讨中国最大少数民族壮族Y染色体特异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采用多重PCR扩增和ABIPrism^TM3100基因测序仪荧光检测方法,对85名壮族非亲缘男性个体的9个短片段长度Y—STR基因座,进行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的调查。结果表明:在85名非亲缘男性个体中,除DYS426基因座多态性较低,其余8个基因座的GD值的分布在0.4387—0.8129之间。9个Y—STR基因座的单倍型共有70种.单倍型多样性达0.9926。结论:壮族非亲缘男性个体Y—STR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我们以往的南方汉族非亲缘男性群体遗传资料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