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业科学   2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小麦黑胚病种子带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表明京双16、聊89-1、聊89-2、聊91-1、聊91B18-27-1及鲁麦12 6个小麦品种(品系)的黑胚病病粒率为7.6%~45.7%,病情指数为3.2%~13.5%,以聊89-1最轻,鲁麦12最重。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个品种(品系)的黑胚种子和健康胚种子进行了比较观察,证实了黑胚种子胚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的存在,此外,亦观察到了黑胚种子寄藏有类似于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等真菌的菌体。  相似文献   
32.
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北、湖南和陕西3省共计184户农户实施抽样调查,系统分析我国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结果表明:1.我国农药使用群体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其中54.35%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选购农药时主要根据经验判断、经销商推荐的分别占59.24%和48.91%。2.配药过程粗放,简单使用瓶盖量取、估测后直接倒进喷雾器的分别为28.26%、25.54%。3.施药时缺乏安全防护意识,选择戴口罩比例仅为31.52%。4.只有20%的农户遵照农药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收获作物,66.3%的农户从未参加过农药方面的培训。分析认为,我国农药使用群体受教育水平、科学素养、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急需提高;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和技术培训宣传,对推动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加速蔬菜安全生产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五种牧草及三种草坪草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月娟  李健强 《草业学报》2004,13(5):116-120
采用PDA平皿法和滤纸法检测了市售5个牧草品种和3个草坪草品种种子样品寄藏真菌的情况,并就分离获得的真菌对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样品带菌率为0~70.5%,分离获得的35个真菌分离物大多属于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pp.)、小核菌(Sclerotium sp.)、匍柄霉菌(Stemphylium spp.)和曲霉菌(Aspergillus spp.).供试样品中假俭草和波多马各(鸭茅)种子带菌率较高,在PDA平皿检测中其未经表面消毒处理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8.4%和70.5%,表面消毒处理种子带菌率分别为40.8%和28.8%,分离获得的种子寄藏真菌对假俭草和波多马各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圣地亚哥(南苜蓿)和菊苣种子带菌率较低,但分离获得的真菌对其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大.以镰刀菌与匍柄霉菌接种过的南苜蓿种子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44.0%和21.7%,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2.7%和29.7%;以链格孢菌与曲霉菌接种过的菊苣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比未经表面消毒且未接种真菌的对照低22.0%和27.5%,出苗后的病苗率分别为2.3%和29.3%.  相似文献   
34.
贡柑果实不耐贮藏,采收后10~20 d其品质就明显下降,显著降低其商品价值及严重制约其发展.贡柑果实延期采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从11月上中旬起,通过使用GA35~10 mg/L加2,4-D 10 mg/L和保鲜药物进行贡柑果实留树贮藏保鲜方法的调节,以及结合简易避雨设施,4个处理均能有效延缓果实总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值的出现时间,并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使贡柑由原来12月中旬成熟延期至次年1月底,延长果实成熟期1~1.5个月,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和果实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还显著增加了产量,最终达到贡柑延期采收的目的.从4个处理的综合表现可知,效果以喷施10 mg/L GA3+io mg/L 2,4-D +250 mg/L咪鲜胺最理想.  相似文献   
35.
胡杨和灰叶胡杨锈菌夏孢子形态和侵染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直接观察、显微和超微结构观测等手段,对胡杨和灰叶胡杨锈病显症叶片、锈菌夏孢子的形态、孢子萌发和侵染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胡杨和灰叶胡杨的锈菌夏孢子堆、夏孢子形态结构相似;夏孢子堆散生于叶片正反两面,近半球形或半椭球形,呈橙黄色或金黄色;夏孢子散落分布于叶片正反两面,圆形或卵圆形,透明、橙黄色,厚壁,单胞,表面密生刺瘤;胡杨和灰叶胡杨锈菌夏孢子的长轴和短轴长度、刺瘤高度及刺瘤间距四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后形成菌丝,通过叶表气孔直接侵染叶片,以菌丝的形式在叶片组织内扩展。  相似文献   
36.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和镰孢属Fusarium 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和曲霉属;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 FDDF ·霜·福悬浮种衣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对种子带菌消毒效果优于多菌灵、敌磺钠、 FDDF 霉灵、拌种灵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37.
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邓吉  李健强 《植物保护》2009,35(4):8-14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的研究实践,评述了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 et Halst.)及其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的组成、影响因素、收集检测方法和应用价值;比较了芳香性气体物质几种收集方法的优劣和技术难点;分析了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特征在天然香味物质获取新途径、农作物废料再利用和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提出了围绕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开展系统研究,加速开展芳香性气体物质收集方法的筛选、组分分析及其生物学效应为主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不同外源钙采前处理对德庆贡柑采后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贡柑采后贮藏过程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态势以磷酸钙处理和腐植酸钙处理的变化波幅较对照和硝酸钙处理小.有利于果实品质保持;贡柑果实常温贮藏21 d后,各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等内含物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好蒂率和好果率则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腐植酸钙处理的好蒂率和好果率较其他钙源处理和对照高约10个百分点.表明腐植酸钙是贡柑品质保持的优选外源钙.  相似文献   
39.
采用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卫福 200、多菌灵、烯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酮5种药剂对小麦光腥黑穗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同时检测了药剂对病菌冬孢子萌发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随着药剂浓度提高而增强,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 1.6102、0.3038、4.4892、1.6103和 0.3896mg·L-1,多菌灵对光腥黑穗病菌的毒力高于其它4种供试药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药剂作用下光腥黑穗病菌孢子萌发出现3种类型畸形,导致正常发育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0.
噁醚唑种衣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口恶醚唑 ( Difenoconazole)种衣剂、敌萎丹悬浮种衣剂 ( Dividend150 FS)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对小麦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 MDA)以及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过氧化物酶 ( POD)、过氧化氢酶 ( CAT)和多酚氧化酶 ( 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药剂处理均能使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和百株鲜重显著增加 ,幼苗体内 MDA积累减少 ,SOD、POD、CAT和 PPO活性显著提高 ,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说明口恶醚唑种衣剂包衣处理小麦种子具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延缓小麦衰老和诱导小麦产生抗病性的作用 ,为防病增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