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1993年3月~2003年3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植物抑菌液的抑菌效果及其皮肤刺激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抑菌环试验和动物试验法,对该抑菌液的体外抑菌效果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进行观察。结果 该抑菌液由栀子、诃子和川楝子等植物提取物组成,其原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菌作用。将该抑菌液密封包装放置于37℃存放3个月,其抑菌效果基本不下降。该抑菌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多次刺激试验刺激指数为0.98。结论 该植物抑菌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一定抑菌作用,对家兔多次皮肤刺激强度为轻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MN在血糖浓度监测中的新价值,对糖尿病进行早期预防。方法对2009年9月~2011年10月,来自本院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糖三联检测。对单项FMN升高的96例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96例糖三联检测结果为,GLU和HbAIc匀在正常值参考范围,但是FMN超过参考值上限的0.1~0.8mmol/L,且FMN超标的大小与糖尿病的发病速率成正比。结论FMN升高是糖尿病的早期信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的致突变性及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检测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水溶液(450、150、50、17、5 g/皿)及阳性、溶媒及阴性对照组在加与不加肝微粒体酶活化系统条件下(+S9与-S9)诱发TA97、TA98、TA100和TAl02菌株的基因突变作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分析不同剂量饮水砷暴露(50、150和450μg/L)对大鼠脾脏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Ames试验结果显示,在+S9与-S9时,各剂量组亚砷酸钠水溶液作用下,TA97、TA98、TA100和TAl02回变菌落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2倍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彗星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脾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尾距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尾部DNA百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DNA的尾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水砷暴露对原核细胞DNA未显示致突变作用;高剂量组饮水砷会引起大鼠脾脏淋巴细胞DNA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用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单次中效胰岛素(NPH)的疗效.方法42例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晚间一次合用中效胰岛素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合用前后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加用单次NPH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明显控制,HbA1C显著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次应用NPH与口服降糖药合用能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哨点医院监测系统及儿童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法对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病毒性腹泻哨点医院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病原检测。结果 采集2016—2020年呼和浩特市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住院病例的粪便标本1 348份,阳性标本557份,阳性率为41.32%,男女比例为1.45∶1。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Rotavirus, RV)和诺如病毒(Norovirus, NV),其次为札如病毒(Sapovirus, S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EAdV)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 AstV),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的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86,P<0.05)。RV、NV和SV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的年龄为0~<36月龄。RV和NV的感染高峰主要在10~12月和2~4月,SV和EAdV感染的高峰主要在2~4月和8~10月,Ast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12月。结论 呼和浩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柏、地肤子、知母等13味中药水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两种皮肤浅部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通过液体培养基的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药水提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联合药敏实验观察两中药之间的作用效果(FIC);用均匀设计实验找出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有强抑菌作用的中药配方.结果 在红色...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患者约5 970万例。高血压极大增加了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心房颤动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心房颤动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 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职工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0-12-31,终点事件为患者新发心肌梗死。最终42 833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基线心电资料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70)和非心房颤动组(n=42 563)。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心肌梗死事件的累积发病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新发心肌梗死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究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新发心肌梗死的影响。 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舒张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层,≤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新发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2.89,95%CI(1.74,4.82),P<0.01〕,≤60岁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HR=4.72,95%CI(2.11,10.56),P<0.01〕。 结论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积极控制血压、治疗心房颤动是新发心肌梗死的重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核实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规模,查明病原及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样本、用具及环境涂抹样本、病例肛拭子及厨师肛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次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95.2%)、腹痛(90.3%),部分病例伴发热(29.0%)。流调显示,所有病例发病前48 h内均食用外卖食品。食品卫生学调查发现外卖中有蔬菜未充分加热,且储存生熟未分,厨师做菜时徒手操作。实验室结果显示,4例病例和1名外卖厨师肛拭子、圆葱条中均检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外卖中未煮熟蔬菜及厨师为可能感染源。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餐饮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和生熟分开等制度,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卫生安全知识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