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胰外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猫36只随机分为4组:高压(20kPa)组、低压(3kPa)组、高压引流组和对照组。采用胆汁与等量30mmol/L的去氧胆酸钠溶液混合复合液(称复合液)逆行胰管内加压注射法,制作不同严重程度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动物模型。18h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腹水的颜色和量,血PLA2、ET-1、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以及血清淀粉酶和胰腺及心、肝、肺、肾等脏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腹水量、炎性介质含量和胰腺病理评分及心、肝、肺、肾等脏器的组织学变化均明显重于对照组,其中高压组又明显重于低压组和引流组。结论:胆源性胰腺炎均有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这些胰外重要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炎模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胰管减压引流可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重要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血中炎性介质在胰外器官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猫36只随机分成4组:高压组(H组)、高压引流组(Hd组)、低压组(L组)、对照组(C组)。采用复合液逆行胰管内加压注射法复制不同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动物模型。18h后测定血中PLA2、ET—1、TNF—α等炎性介质的变化;胰腺及心、肝、肺、肾等脏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介质含量和胰腺病理评分均高于C组,其中H组极显著高于L、Hd组,L、Hd两组显著高于C组,L、Hd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与胰外重要脏器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如何阻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可能是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早期胰管减压引流因可降低血中炎性介质水平故可阻止轻型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演变。  相似文献   
73.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前认为急性胰腺炎不单是胰腺本身消化而且是白细胞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导致多脏器损害的疾病。1 984年后国际规定急性胰腺炎只有 2种诊断 :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1 996年全国外科学会贵阳会议规定按APACHE Ⅱ评分法制定 ,总分≥ 8分为重症[1 ] 。本文报道 64例 ,按以上分类与评分均≥ 8分 ,现结合实验研究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3~ 2 0 0 1年收治64例中 ,男 44例 ,女 2 0例。年龄 3~ 1 3岁 ,平均 1 0 .5岁。2 .病因 胆源性 60例 (93 .7% ) ,其中 50例经手术证实 :胆道蛔虫 2 8…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2年我院收治的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自接受的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手术治疗12例,内科治疗3例。9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2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加脾脏切除术。7例术后疼痛症状完全缓解,5例手术后糖尿病症状得以缓解;其中2例特发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腹痛症状完全缓解且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4个月时完全停用胰岛素。1例术后6个月时发现为胰腺癌。结论慢性胰腺炎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手术方式应该以简单安全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前提,对于肿块型的慢性胰腺炎要尽量行肿块的切除。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3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案和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11例,内科治疗2例。其中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9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加脾脏切除术1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例;糖尿病症状得以缓解5例;2例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腹痛症状完全缓解且分别在术后2个月和4个月时完全停用胰岛素。结论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手术方式以简单安全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前提,对于伴有胰腺肿块的要尽量行肿块的切除,年轻的患者手术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76.
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对心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AP)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36只杂种猫随机分成4组:(1)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SG),用猫自身胆汁加等量30mol/L去氧胆酸钠复合液,以20kPa恒定压力逆行注入胰管内,诱发重型急性胰腺炎模型;(2)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MG),除注射压力为3kPa以外,其余操作同SG;(3)胰管引流组(DG),按复制SAP方法复制模型,同时作胰管十二指肠内引流;(4)对照组(CG),开腹翻动胰腺3次。分别测定各组血淀粉酶(AML)、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1(LDH1)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各组腹水量、胰腺和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AP时血中AML、CK、CK-MB、LDH及LDH1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SG上述指标又明显高于MG和DG,MG和DG差别不明显。各组腹水量、胰腺和心肌病理变化,SG明显重于MG和DG,MG和DG相近。结论 AP不论轻重均伴有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与AP的类型呈正相关,SAP对心脏的影响较MAP大,早期胰管引流可使SAP转变为MAP,从而减轻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大鼠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肠黏膜真菌和血清1-3-β-D葡聚糖的变化与真菌易位的关系.方法:采用雨蛙素(Caerulein)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对成功复制AP模型的大鼠(治疗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分别治疗3,6,9,12及15 d,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67,.对照组为正常大鼠.观察期间正常喂食.分别于相同时间点处死2组动物并取相应的肠组织、肠系膜、肺和胰腺组织进行真菌培养,测定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在抗生素治疗3 d后,肠道真菌数量开始增加,于第6天后肠道真菌和血清1-3-β-D葡聚糖的含量增加明显(P<0.05),第9天后肠外组织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随着肠道真菌数量和真菌易位的增加而增加,肠道真菌增殖与肠道真菌易位和血清1-3-β-D聚糖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r=0.8972和0.7970).结论:使用抗生素治疗AP 6-9 d后,肠道真菌增殖和易位明显,此时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是合理的,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78.
张莹  石承先  朱星玮 《贵州医药》2010,34(4):298-301
目的探讨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中肝细胞线粒体DNA ATPase8基因表达改变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1)Wistar大鼠186只,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复制大鼠肝移植模型,动物随机分为A组(冷保存30min组),B组(冷保存6h组),C组(冷保存12h组)和D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于12h、24h、3d、5d、7d采集标本,保证每时相点存活大鼠6只。(2)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OD、ATP含量和肝细胞凋亡数量。(3)采用RT-PCR检测mtDNA ATPase8 mRNA表达。结果冷保存-再灌注后早期(12h),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均降低,C组显著低于A组、B组(P〈0.05),并且C组肝细胞线粒体受损较重,凋亡数量明显多于A组、B组(P〈0.05)。再灌注24h后A、B、C3组SOD、ATP含量、ATPase8 mRNA表达升高,线粒体损伤减轻,肝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后ATPase8基因表达量和ATP含量减少,细胞凋亡增多,并且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再灌注后变化越显著,提示ATPase8基因表达异常可能是影响肝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腹腔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6年6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中有4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切口感染2例,手术平均时间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120 ml,术后2~4 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10~30个,平均(16.2±6.1)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电话随访至2006年10月,死亡3例,局部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容等优点,疗效较开腹手术好.  相似文献   
80.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腹腔镜疝修补术与90例开放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出血量、止痛药应用比例和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美容等优点,疗效较开放手术好,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