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1 概述 胃肠吻合是—项外科基本技术,规范的胃肠吻合对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胃肠吻合涉及缝合材料、缝合技术、吻合方式等内容.吻合器的使用对改进胃肠吻合技术有重要意义,使胃肠吻合标准化和程式化,显著提高了安全性.腹腔镜辅助手术中,消化道的重建,在手术操作方面与开腹手术并无大差别.因此,此处对腹腔镜技术不做单独介绍.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诊病种,在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做法已基本被废弃,仅行穿孔修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积极内科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痊愈.我们对2005-2008年行腹腔镜修补手术的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配到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 d 抽取外周血,分别测定并比较患者的 CRP、IL -6、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前1 d 两组患者的 CRP、IL -6、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5 d 开腹组血清 CRP、IL -6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 患者 CD3+、CD4+、CD4+/CD8+均有所下降,但开腹组下降幅度大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5 d 患者 CD3+、CD4+、CD4+/CD8+均有所上升,但腹腔镜组上升幅度大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方式小,且恢复快,在免疫功能保护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LSD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株Lovo、SW620、HT-29、HCT-8、HCT-116和对照细胞( HEK293)的侵袭性,再利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LSD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在上述细胞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细胞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 SW620细胞中LSD1和N-钙黏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 F=149.594,P<0.05;F=367.29,P<0.05),而E-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 F=51.23, P<0.05)。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SW620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高于其他4种结肠癌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F=300.15,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SD1、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性呈正相关, 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性呈负相关。结论 LSD1、N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性呈正相关,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性呈负相关,三者可能在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少勇  张忠明 《山东医药》2008,48(33):59-60
11例女性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均顺利,术后无1例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亦无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腹壁戳孔及阴道后壁切口肿瘤种植。认为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直肠癌根治术避免了腹部切口,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原发性胃癌患者腹腔镜下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的效果,为临床胃癌患者根治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61例,采用开腹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总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73);在第1站清扫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15);在第2站清扫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89),腹腔镜手术少于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其中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其中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44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胃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间入路与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以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作为已发表国外文献的主要来源,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出版平台作为已发表国内文献的主要来源;检索时间:2013年4月20日。收集1994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公开发表的比较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队列研究的中文和英文文献。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5项,其中实施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的患者分别为416例和465例。与侧方入路相比,中间入路腹腔镜手术的中转开腹率(OR=0.42,95%CI:0.25~0.72,P=0.001)、手术时间(WMD=-51.56,95%CI:-72.72~-30.41,P<0.01)均明显减少;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仅有1篇文献报道未作合并分析;中间入路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也明显较少(WMD=-1.17,95%CI:-1.89~-0.45,P=0.001)。两种手术入路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0.15~2.18,P=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8,95%CI:0.52~1.17,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间入路的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中转开腹率低的优势,而且其与侧方入路的手术安全性相当。但中间入路是否具有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低的优点,以及与侧方入路相似的肿瘤学安全性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晓  王少勇 《新疆医学》2008,38(7):60-62
我院从2007年6月~2008年1月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腔持续输注进行分娩镇痛,并与单纯自然分娩者进行对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标本质量和远期预后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Cochrane、Scopu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提取手术安全性、手术标本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研究结果。 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8 914例患者。与传统非全结肠系膜切除术(NCME)组相比,CME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RR=1.23,95% CI:1.08~1.40),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更多(WMD=8.42,95% CI:4.71~12.13),肿瘤至血管高位结扎处的距离更长(WMD=18.43,95% CI:16.18~20.69),切除肠系膜的面积更大(WMD=35.07,95% CI:12.78~57.36),患者3年生存率(HR=0.72,95% CI:0.61~0.86)和5年生存率(HR=0.55,95% CI:0.42~0.73)更高(均P<0.01)。 结论CME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标本质量,延长术后远期生存率,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安全性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青年急性阑尾炎(AA)患者中发生复杂性阑尾炎(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2年1月至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2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中青年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探查结果CA患者101例,UA患者151例,分别作为CA组和UA组。并按照3∶1的比例将252例中青年AA患者随机分配为训练集(n=189)和验证集(n=63)。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入院体温及腹痛时长病史],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训练集中,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患者发生CA的因素,并构建中青年AA患者发生C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一致性评价,并在验证集中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在训练集中,CA组患者Neu、Neu%、CRP、入院体温、腹痛时长及NLR、PLR均高于UA组,Ly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