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动脉损伤大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军良  李京雨  徐力扬  刘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7):755+767-755,767
患者,男,78岁,因患胆管癌在DSA下引导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进行减黄。采用右侧腋中线9~10肋间穿刺肝内胆管,术中造影可见胆道内血块充盈缺损(图1a),胆总管下段梗阻,放置8mm×60mm胆道支架,留置8.5F外引流管,减黄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0d,准备在透视下拔除引流管,在进行引流管退出胆道的操作时,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治Dieulafoy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收治Dieulafoy病18例,对其中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救治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协同应用,观察对出血部位、病因的诊断价值和止血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在就诊1~24h内胃镜检查确诊Dieulafoy病,其中3例给予镜下钛夹止血或药物喷洒止血后仍有活动性出血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1例因镜下出血表现为喷射样,并血压下降,给予病灶旁钛夹标记后随即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治疗。本组4例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结合内镜所见均给予相应病变血管弹簧栓或明胶海绵栓塞止血治疗并成功止血。结论急诊内镜联合选择性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协同诊治Dieulafoy病所致消化道出血,两者互为补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33.
介入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技术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复杂病变的影像特征进行个体化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下肢动脉ASO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68例为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ⅡC或D级病变,10例为影像特征较复杂的TASCⅡB级病变;共103处病变.临床表现Fontaine stageⅢ、Ⅳ型和较重的Ⅱ型.在具有较好的流出道血管及适用的穿刺入路基本条件下,将长段闭塞、平齐闭塞、多发闭塞、腘动脉闭塞、膝以下动脉闭塞以及主髂动脉闭塞等复杂病变均视为适应证,针对病变影像特点灵活选择穿刺入路,应用内膜下再通技术顺行开通或双向开通闭塞段.对术后踝臂指数(ABI)行t检验.结果 73例患者再通治疗获技术成功,未发生重要并发症.再通后肢体缺血症状立即减轻,平均ABI由术前0.45±0.07增加至0.76±0.11(t=- 19.78,P< 0.01).5例再通失败者未导致症状恶化.47例随访6~12个月,22例未见肢体缺血症状复发.结论 根据影像特征指导选择介入治疗方法能避免TASC分型指导适应证选择的局限性,使更多ASO病变通过非手术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经皮经脾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患者,男10例,女2例,均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治疗。其中4例为右叶巨大原发性肝癌;6例为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门静脉主干闭塞;2例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门静脉主干闭塞。均无法实施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所有病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经脾穿刺,自脾静脉插管至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用液态栓塞剂(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酒精)+弹簧栓栓塞。部分门静脉癌栓患者同时放置门静脉支架。脾脏穿刺道用弹簧栓栓塞。共栓塞23根食道胃底静脉,4例患者放置门静脉支架。结果12例病人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栓塞全部成功,均获有效止血。未出现脾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门静脉支架保持通畅。结论经皮经脾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伴发门静脉梗阻或右叶巨大肝癌而不宜行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5.
脾动脉血管硬化剂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硬化剂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微导管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硬化剂栓塞。硬化剂包括鱼肝油酸钠和无水乙醇。栓塞体积40%~70%。结果术后2~4周白细胞平均值自(25±12)×109/L[(08~42)×109/L]增至(57±17)×109/L[(37~84)×109/L],t=6257,P<0001;血小板平均值自(34±14)×109/L[(14~61)×109/L]增至(108±48)×109/L[(58~210)×109/L],t=7028,P<0001。无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脾中下极动脉硬化剂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和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6.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6岁。因乏力、腹胀10天入院。入院查体除肝掌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外,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45u/L,AST 44u/L,TBIL 18.7μmol/L,TP73.4g/L,ALB38.2g/L。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肝脏CT扫描示,肝硬化、脾肿大、门脉高压、胃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肝脏多发占位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门脉血流为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中增加DSA斜位投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术的肝癌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正位和右前斜30°~40°投照DSA图像中肝动脉分支重叠的轻、重程度以及两种投照位成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例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正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52例(52/127,40.94%),重度重叠75例(75/127,59.06%);右前斜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108例(108/127,85.04%),重度重叠19例(19/127,14.96%)。在对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起源位置的观察中,单一正位可显示24例(24/127,18.90%),单一右前斜位可显示74例(74/127,58.27%),包括18例(18/127,14.17%)在正位和斜位均能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者。127例中,6例(6/127,4.72%)仅能在正位、56例(56/127,44.09%)仅能在右前斜位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47例(47/127,37.01%)在两种位置均无法显示其起源。两种投照方法比较,显示上述肝动脉信息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TACE术中增加右前斜30°~40°的投照体位,有助于减少正位投照时肝叶、肝段动脉分支影像重叠现象,更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作为重要的补充投照体位,其有利于完成肝癌超选择插管TACE治疗。  相似文献   
38.
39.
对影像技术误诊右侧股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为动静脉畸形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2岁。因大腿部多发结节0.5a而就诊。超声检查所见:右大腿大隐静脉外侧可显示数个声像图相似的异常回声区,最大的约3.2cm×1.1cm。其内以无回声区为主,中央为无回声和稍强回声构成的网状回声团,并有一管状无回声穿行中间。彩超探查:中央为一条较粗的五彩动脉血流信号,其周围可见呈放射状走行的五彩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机装配复合滤过板对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复合滤过板的正确使用方法。方法在血管造影机管球X线出口分别放置0.1mm铜+1.0mm铝和0.2mm铜+1.0mm铝厚度的复合滤过板,用11cm和21cm组织等效固体水模模拟人体。联合使用Multi-Detector半导体空气电离室和MagicMax-Meter测量软件,采集血管造影机透视和造影时的辐射剂量和设备曝光参数,对比分析使用滤过板前后数据的变化和对软射线的滤过效果。结果滤过板及体模的厚度均与mA、ms、mAs、TF及HVL等测定值变化呈正相关,与吸收剂量率(D.)变化呈负相关。放置滤过板可使血管机透视和造影时的D.值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2.00%~43.48%和43.63%~72.07%。结论放置滤过板可明显降低射线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