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77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滑膜细胞对光敏剂血淋甲醚(HMME)的吸收特点,并与目前常用的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进行对比。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RA滑膜细胞对HMME、HpD的吸收量与孵育时间和孵育浓度的关系。结果:①RA滑膜细胞对HMME、HpD的吸收量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培养液中光敏剂浓度达80μg/ml时,孵育1h细胞内HMME含量达到饱和状态;而HpD的浓度要到140μg/ml时细胞内的吸收量才达到高峰,当两种光敏剂细胞内浓度均达高峰时,HMME的含量为HpD含量的2倍。②细胞对两种光敏剂的吸收量亦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HMME吸收得更快,第15分钟时吸收量为最大吸收量的52.9%,第60分钟为84.4%,细胞对HpD的吸收第15分钟为49.1%,第60分钟为69.2%。结论:与光敏剂HpD相比,RA滑膜细胞能更多更快地吸收HMME。推测HMME较HpD更适合用于光动力疗法滑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碘对比剂致对比剂相关性脑病(contrast-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CAE)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2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碘对比剂致CAE的病例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80篇文献合计110例患者,男67例(60.9%),女43例(39.1%),平均(65.2±13.4)岁,其中≥60岁80例(72.7%)。CAE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中至术后24 h内(81.8%),其临床表现以皮质盲最为常见(25.5%),其次是烦躁(23.6%)和意识障碍(20.0%),经水化和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整体(97.3%)预后良好。结论 虽然CAE较为罕见且预后良好,但在患者应用过程中及之后的至少24 h内仍应密切关注,尤其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一旦出现CAE的相关症状应及时予以水化等对症处理,避免引起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用羊抗兔肾血清复制肾小球肾炎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射羊抗兔肾血清制造肾小球肾炎模型中发现:(1)如抗肾血清有溶血现象(当用兔新鲜红细胞吸附时造成的溶血),可增加动物的死亡率。一次注射抗肾血清复制动物产生明显蛋白尿的成功率为61%。(2)尿蛋白的多少可以反映病理改变的程度,但尿蛋白少于“ ”,在光镜下常不能见到明显改变,而电镜下可见上皮足突融合和电子致密物沉积于显著增厚的基膜上。(3)血胆固醇、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水平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2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国 《江苏中医药》2003,24(11):47-47
笔者自 1988年以来 ,运用针刺颈夹脊穴与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2 6 4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 4例中 ,男 14 2例 ,女 12 4例 ;年龄 19~ 30岁 2 4例 ,31~ 5 0岁 178例 ,5 0岁以上 6 2例 ;颈型 89例 ,神经根型 88例 ,椎动脉型 6 6例 ,脊髓型 2 1例。1.2 诊断标准 参考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西医学的有关诊断标准制定 :(1)头晕痛 ;(2 )颈枕部疼痛 ;(3)颈后肌肉劳损僵硬 ;(4 )颈后肌肉广泛性压痛 ;(5 )伴随症状 :肩颈上肢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受限 ,头、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初步经验。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10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2例,B组56例。所有患者ESWL术后予司帕沙星0.2g,每天1次,A组接受上述治疗的同时,另加用坦索罗辛0.4mg,每日1次,所有患者日均饮水2L以上,进行日常活动。结果 A组与B组结石平均排出时间分别为4.10、6.91d,肾绞痛发生率为8%和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排出率分别为82.7%、58.9%,一次ESWL后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5.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明显缩短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排石时间,减少肾绞痛发生次数,使用安全、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斜仰半截石位顺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逆行输尿管镜共同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的可行性、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B超引导行mPCNL与输尿管镜结合同时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获得良好疗效,B超引导穿刺全部成功,mPCNL与输尿管镜同时处理输尿管多发结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半截石位顺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逆行输尿管镜共同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轻中度脑积水组(42例)及重度脑积水组(18例),对所有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2例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5.2%;18例重度轻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55.6%,两组总有效率为83.3%。组间比较轻中度脑积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度脑积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GCS评分显著增高,V/BP值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重度脑积水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则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轻中度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较重度脑积水患者更佳,因此临床上对脑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应及早发现并予以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 ~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后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流血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分和椎体高度.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51.2±6.3) min,失血量(6.6±0.5)mL,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缓解或消失,患者术前和术后VAS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具有起效快,创伤小,止痛和稳定效果良好的优点,在治疗高龄老年人时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胃间质瘤(GST)64层螺旋CT的表现,评价其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及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病变位于胃底17例,胃体小弯侧3例、大弯侧4例、胃窦部1例;CT平扫多为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CT值19~35 Hu、平均27 Hu),5例病灶出现钙化,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CT值33~45 Hu、平均39 Hu),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CT值41~65 Hu、平均58 Hu)];其中良性17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3例,恶性者肿块相对较大,并向腔内外生长;16例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4例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5例行开腹胃楔形切除术。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对胃间质瘤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