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8例肠梗阻患者(肠梗阻组)和36例穿孔患者(肠穿孔组)入院当日、入院后第1,3,5,7d的血清CRP,IL-6和INF-α含量。结果 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IL-6,TNF-α在症状发生24h后升高而肠穿孔CRP在太发生24小时内即明显升高。结  相似文献   
12.
患,男性,57岁,因右下腹隐痛不适半个月入院。患半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下腹隐痛不适持续存在,但程度较轻,不向他处放射,可自行缓解,不伴发热、畏寒,亦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大便次数增多及粘液脓血便等,于2006年10月23日入院收住治疗。患一般情况尚可,查体: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全腹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3次/min。CT检查:右下腹及脐下肠间包裹积液,性质不明(图1);B超检查:肝囊肿,左肾囊肿,阑尾炎?右下腹低回声含液性病变、性质待查(以阑尾粘液性囊肿首为考虑),脐下方囊实性回声区、考虑包裹性积液(图2)。肿瘤三项:CE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HBx基因转染到人正常胆管上皮(HBECs)后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以阐明HBV感染在胆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瞬时转染HBx基因到体外培养的HBECs,同时转染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克隆载体以判定转染率;RT-PCR分析转染后HBECs内hTERT mRNA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技术了解转染细胞内HBx蛋白的表达。结果经EGFP判定的转染率约为15%;未经转染或转染空载体的HBECs不表达hTERT mRNA,而转染HBx基因的HBECs可表达明显的hTERT mRNA;只有在转染了HBx基因的HBECs可检测到HBx蛋白表达。结论HBx基因转染能激活hTERT mRNA的转录表达,这种顺式调节作用可能是胆管上皮增殖、分化并恶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即可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病死率高达20%~30%。自1963年马赛会议制订了第1个有关胰腺炎的国际分类法以来,有关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指南多有报道,但因AP病因学、病理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各国制订的诊治标  相似文献   
15.
例1,女,69岁,间断发作右下腹痛11个月。因腹痛、腹胀逐渐加重,肛门、排气排便减少,来诊收住院。查体: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腹及左中腹有轻微压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4~6次/分,无气过水声或高调。钡剂灌肠示结肠脾曲处梗阻,不除外占位性病变。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脾曲肠腔环行狭窄、僵硬,黏膜不光滑,质脆,取活检病理回报为黏膜慢性炎症伴轻度不典型增生,未发现癌细胞。入院诊断:结肠脾曲肿瘤,不全性低位肠梗阻。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探查:距Treitz韧带180cm空肠环行狭窄,局部僵硬,受累范围约2cm,小肠系膜及系膜根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在肠梗阻、肠穿孔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屈振亮1肖在鹏1杨春明2(1.天津解放军254医院普外科,天津3001422.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普外科)本文通过动态观察肠梗阻、肠穿孔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大鼠SAP并发MODS模型;观察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变化,肝、肾、胰腺功能改变以及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观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结果:SAP并发MODS时,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升高,肝、肾、胰腺功能衰竭,内脏组织病理损害严重;经药物治疗后,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有所减少,肝、肾、胰腺功能有改善,内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结论:SAP并发MODS时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浆ET和血清NO产生增多;复达欣和复方丹参滴丸对SAP并发MOD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汗腺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培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人皮肤汗腺细胞体外分离及纯化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人皮肤汗腺,微量加样器在倒置显微镜屏视下吸取游离的汗腺组织移入Hank平衡盐溶液(HBSS),经纯化后予以原代培养。结果分离的汗腺可在体外贴壁生长、增殖并传代,纯化处理清除了杂质细胞和组织碎片,解决了成纤维细胞对汗腺细胞培养的污染难题,且汗腺的生长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人汗腺细胞的培养存在着分离困难和成纤维细胞污染等难题,采用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处于良好生长状态的高纯度人汗腺细胞。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结构特点及转录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份是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 ,它往往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已表达 ,故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 h TERT基因启动子区已克隆鉴定 ,研究发现在其核心启动子区含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体内外的转录因子结合在这些位点和“Cp G岛”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以及 h TERT转录变异体的自身调节等构成了对 h TERT基因转录调控的复杂系统。研究 h TERT基因的转录调控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的基因差异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基因表达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10(H1)、15(H2)、24(H3)、32(H4)周共4组不同胎龄正常胎儿皮肤,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的结构特征,提取各标本总RNA,用RT-PCR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胎儿皮肤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基因芯片高通量地揭示了胎儿皮肤不同发育阶段的遗传信息,H2与H1样本相比(H2/H1),差异表达基因有113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45个,上调的基因有68个;H3与H2样本相比(H3/H2),差异表达基因有91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66个,上调的基因有25个;H4与H3样本相比(H4/H3),差异表达基因有128个,其中下调的基因有63个,上调的基因有65个。不同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皮肤发育进程密切相关。结论:基因芯片运用于胎儿皮肤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其发育及成熟过程中不同基因表达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寻找特异性发育调控基因,实现基因水平调控皮肤的发育、结构功能的维持、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及多种皮肤病理现象寻找到直接的预防和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